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朱允?略作沉吟,道:“此事关系重大,不容疏忽。”
“山东虽有电缆,电报机也已安装了不少,可技术人员还是有限,难免会有纰漏。”
“朕此行,特意携带了保障电报通讯的精干技术人员,此事由他们去办...
韩岳回到府中,已是深夜。书房中烛火摇曳,他将密信摊在案上,细细推敲。赵文清、赵承乾、李元庆、陈敬……这几人之间,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若说赵承乾是主谋,似乎过于牵强,毕竟他身为太子,按理说无需如此冒险。若说是赵文清主导,那他又为何要与宦官勾连?而陈敬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若真参与其中,那他又是受谁指使?
韩岳心中疑云密布,越想越觉此案复杂至极。他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稀疏的星辰,心中思绪翻涌。他知道,赵元清已对赵承乾起了疑心,若再无确切证据,恐怕三日后,太子也将被牵连。届时,朝堂震动,宦官、权臣、边将、皇权四方势力交锋,恐怕大明将陷入更深的动荡。
他沉思良久,终是下定决心,必须尽快查出陈敬的真正靠山,否则此案将彻底失控。
翌日清晨,韩岳再次召集亲信幕僚,将密信内容告知,并命人彻查陈敬的过往行踪与往来书信。幕僚们皆神色凝重,纷纷领命而去。
韩岳则亲自前往锦衣卫衙门,调取近年来陈敬的出入记录与密档。陈敬虽为宦官,但因深受赵元清宠信,其行踪向来隐秘,寻常人难以接触。然而,韩岳手中握有赵元清亲赐的金牌,得以调阅最核心的密档。
翻阅数日记录后,韩岳终于发现一个疑点:陈敬曾在三年前,秘密前往东宫,停留近一个时辰。而那段时间,正是赵文清与赵承乾频繁密会之时。更令人警觉的是,陈敬返回宫中后,曾与一名内侍密谈,而那名内侍,正是赵元清身边的近臣??张德全。
韩岳心中一震,张德全乃赵元清身边最得宠的内侍,掌管御前文书,若他与陈敬有私密往来,岂非意味着赵元清早已知晓某些内情?还是说,张德全早已背叛赵元清,暗中效忠太子?
韩岳不敢耽搁,立刻命人秘密调查张德全的过往行踪。与此同时,他决定亲自前往东宫,试探赵承乾的反应。
当日下午,韩岳以“例行巡查”为由,前往东宫。赵承乾亲自接见,神色平静,但眼中却透着一丝警惕。
“韩大人,不知今日前来,所为何事?”赵承乾端坐主位,语气淡然。
韩岳拱手道:“太子殿下,臣今日前来,是为查证一些旧档中的疑点。殿下近日可曾召见过司礼监秉笔太监陈敬?”
赵承乾微微一怔,随即摇头:“陈敬?他不过是司礼监一介小吏,本宫怎会召见他?韩大人此言,未免有些牵强。”
韩岳目光微凝,缓缓道:“殿下是否召见过陈敬,臣不敢妄言。但臣手中有东宫出入记录,陈敬曾在三年前,秘密入宫,停留近一个时辰。而那段时间,正是殿下与赵文清频繁密会之时。”
赵承乾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平静:“韩大人,陈敬若真入宫,想必是奉陛下之命。本宫虽为太子,却不敢擅召宦官入宫。此事,还请韩大人明察。”
韩岳沉默片刻,终是起身告辞:“多谢殿下配合,臣还需进一步查证。”
离开东宫后,韩岳心中疑云更重。赵承乾虽否认召见过陈敬,但他的反应显然有些过于紧张。若陈敬真与太子无关,那他为何要秘密入宫?而张德全又为何要与陈敬密谈?
回到府中,韩岳立刻命人彻查张德全的过往行踪。经过一夜密查,终于发现张德全曾在半年前,秘密前往赵文清的府邸,停留近两个时辰。而那段时间,正是赵文清被贬为庶人之前的关键时期。
韩岳心中一震,张德全竟与赵文清有私密往来?这是否意味着,张德全早已背叛赵元清,暗中投靠赵文清?而他作为赵元清身边的近臣,掌握大量机密,若他真是赵文清的人,那赵元清便能随时掌握赵元清的一举一动,甚至可能提前得知赵元清的决策。
韩岳意识到,此案的幕后黑手,极有可能是张德全。他若真是赵文清的暗线,那他便极有可能是整个阴谋的核心人物。而陈敬,不过是张德全的棋子之一。
翌日清晨,韩岳再次入宫,赵元清已在御书房等候。见韩岳到来,赵元清沉声道:“韩岳,你查得如何?”
韩岳拱手道:“陛下,臣已查出陈敬曾秘密入宫,并与东宫一名内侍密谈。而那名内侍,正是张德全。”
赵元清闻言,脸色骤变:“张德全?他怎会与陈敬有往来?”
韩岳低声道:“陛下,臣还查到,张德全曾在半年前,秘密前往赵文清府邸,停留近两个时辰。而那段时间,正是赵文清被贬为庶人之前的关键时期。”
赵元清沉默良久,终是缓缓起身,踱步至窗前,沉声道:“韩岳,你可有证据?”
韩岳取出一封密信,双手奉上:“陛下请看,这是臣在司礼监查到的密信,署名乃是陈敬。信中提及‘张德全已允诺,若陛下有变,可保太子登基’。”
赵元清接过信纸,细细阅读,脸色愈发阴沉。良久,他缓缓合上信纸,沉声道:“韩岳,朕信你。但你也须明白,此事牵涉太广,若贸然揭发,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动荡。朕给你一个任务??三日内,查出张德全是否还有其他人,若有,朕将亲自处置。”
韩岳抱拳应命:“臣遵旨。”
离开御书房后,韩岳心中却并未轻松。他知道,赵元清虽已允准彻查,但真正危险的,不是张德全,而是他背后之人。若张德全只是棋子,真正的幕后主使究竟是谁?赵承乾?赵文清?还是另有其人?
夜深人静,韩岳独坐书房,思索此案的种种疑点。他想起赵承乾那句“我所做一切,不过是想保全赵文忠,也保全大明”,又想起李元庆所言“我们并非谋逆,而是想保全赵文忠,也保全大明的军权不落入宦官之手”。两人皆言保全赵文忠,可赵文忠却至今未发一言,甚至未曾上书自辩。这是否意味着,赵文忠早已知晓一切,甚至……早已默许?
韩岳心中一震,若赵文忠早已知情,甚至默许赵文清与李元庆的行动,那他是否也参与其中?若赵文忠身为边将,竟与朝臣、宦官、太子暗中勾连,那此案便不再是单纯的权臣勾结,而是军权与朝权的博弈,甚至可能动摇大明的根本。
他沉思良久,终是起身,命人备马,准备前往诏狱,亲自审问李元庆。
韩岳再次踏入诏狱,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他径直来到李元庆的牢房前,命狱卒打开铁门。李元庆被镣铐束缚,面容憔悴,却依旧神色沉稳。见韩岳到来,他缓缓抬头,露出一丝苦笑。
“韩大人,你又来了。”李元庆声音沙哑,却依旧带着几分从容。
韩岳在他对面坐下,缓缓道:“李大人,我已查到一封密信,署名乃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陈敬。信中提及‘赵文清已允诺,若陛下有变,可保太子登基’。你可愿如实供述,此案背后,究竟牵涉何人?”
李元庆闻言,神色微变,沉默片刻,终是叹息道:“韩大人,你果然不愧是陛下信重之人。既然你已查到如此地步,我也不再隐瞒。此事,的确牵涉陈敬,但他并非主谋。”
韩岳目光一凝:“主谋是谁?”
李元庆低声道:“韩大人,你可知,赵文忠虽为边将,却一直心系朝堂。他深知陛下对宦官日益宠信,甚至将许多军政大权交予他们。他担心,若陛下继续重用宦官,将来恐生大乱。而他身为边将,若不早作准备,恐怕迟早会被宦官构陷,甚至被陛下猜忌而遭诛杀。”
韩岳微微皱眉:“所以,你们便合谋,暗中策划?”
李元庆点头:“正是如此。我们并非谋逆,而是想保全赵文忠,也保全大明的军权不落入宦官之手。太子殿下亦知此事,他曾言,若陛下继续重用宦官,将来恐生大乱。我们不过是想在风暴来临之前,布下一道防线。”
韩岳沉思良久,缓缓道:“你们的初衷或许并无恶意,但手段却太过危险。若此案曝光,恐怕整个朝堂都将动荡不安。”
李元庆苦笑:“韩大人,若非走投无路,我们也不会如此行事。如今,我已落入诏狱,生死由命。但韩大人,你可曾想过,若你不将此案查到底,赵文忠兄弟将永无翻身之日,而大明的未来,也将更加扑朔迷离。”
韩岳沉默良久,终是缓缓起身:“李大人,我会继续查下去。但请你记住,若真有人在幕后操纵,我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李元庆望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希望:“韩大人,若你能查出真相,老夫死亦无憾。”
韩岳转身离去,心中却更加沉重。此案已非单纯的边将与权臣勾连,而是牵涉到皇权、宦官、朝臣、太子等多方势力的较量。若不查清幕后主谋,恐怕赵文忠兄弟将永无翻身之日,而整个大明,也将陷入更深的动荡之中。
翌日清晨,韩岳再次入宫,赵元清已在御书房等候。见韩岳到来,赵元清沉声道:“韩岳,李元庆可曾招供?”
韩岳拱手道:“陛下,李元庆所言,与赵文清之言如出一辙。他承认曾与赵文清、太子赵承乾密信往来,并言称此举是为了保全赵文忠,也保全大明。”
赵元清神色微变,冷声道:“赵承乾……他也牵涉其中?”
韩岳点头:“陛下,太子殿下虽未明言谋逆,但其言辞之中,已隐隐透露出对陛下宠信宦官的不满。臣恐此案背后,另有隐情。”
赵元清沉默片刻,缓缓道:“韩岳,朕再给你三日时间。三日后,若你仍无进展,朕便亲自审讯李元庆,并彻查东宫。”
韩岳心中一震,赵元清竟要亲自彻查东宫?看来此案已触及皇权核心,若处理不当,恐怕将引发更大的动荡。
他抱拳应命:“臣遵旨。”
离开御书房后,韩岳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在三日内查出幕后真凶,否则太子赵承乾也将被牵连,而整个朝堂,将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
他立刻召集亲信幕僚,商议对策。经过一夜密议,韩岳决定前往司礼监,查一查近年来赵文清与宦官之间的往来书信。
司礼监乃是宦官掌权之所,戒备森严。韩岳通报身份后,方得入内。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海亲自迎接,神色恭敬:“韩大人,不知今日前来,有何吩咐?”
韩岳淡淡一笑:“王公公,我需查阅近年来赵文清与司礼监往来的书信,还请配合。”
王德海神色微变,低声道:“韩大人,此事恐怕……”
韩岳目光一冷:“王公公,陛下已命我彻查此案,若有阻挠,便是违旨。”
王德海脸色一白,连忙应道:“属下遵命。”
韩岳在司礼监待了整整一日,终于在一堆旧档之中,发现一封密信,信中提及“赵文清已允诺,若陛下有变,可保太子登基”,署名竟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陈敬。
韩岳心中一震,陈敬?此人乃陛下宠信的宦官之一,若他真与赵文清勾结,恐怕此案已牵涉到更深的势力。
他不动声色,将信收入袖中,辞别王德海,径直回府。
夜深人静,韩岳独坐书房,取出那封密信,反复推敲。信中所言,似乎暗示赵文清早已与宦官勾连,甚至可能早有应对之策。而陈敬身为司礼监秉笔太监,若真与赵文清勾结,恐怕此案背后,牵涉的不只是赵氏兄弟,而是整个大明的未来。
韩岳沉思良久,最终决定明日入宫,向赵元清禀报此事。他虽知此举风险极大,但若不将真相查清,恐怕赵文忠兄弟将永无翻身之日,而整个朝堂,也将陷入更大的动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