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明宫。
    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占地约四千五百亩,整个宫殿分为前朝和内廷两个部分。
    前朝又有三大殿,分别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内廷主要是皇帝休息游玩的地方,有太液池,各种别殿、亭、观等三十余所。
    含元殿主要是用来召开大朝会,需要容纳千人左右,所以是规模最大的宫殿。
    宣政殿是用来召开常朝,一般情况下,有资格参加常朝的只有宰相和各部尚书侍郎。
    紫宸殿则给皇帝单独召见大臣所用。
    此刻。
    李瑁就端着在紫宸殿主位之上,身后侍立着赵高和小福子二人。
    更多的宫女太监,则分散在远处,靠墙站立。
    李瑁看向案头。
    堆积如山的奏折让他直皱眉头。
    随意拿起一本,翻开一看,李瑁心中更加窝火。
    上面写的居然是长安某处,突现祥瑞。
    “什么玩意?”
    李瑁随手把奏折扔到垃圾桶里,再次打开一本。
    里面的内容更加扯淡。
    是中书省某个办事小官,发来的贺卡,庆祝新皇登基。
    “陛下,中书令李林甫,尚书左丞相萧嵩求见。”
    正好,看门的小太监走进了禀报,李瑁就不打算继续翻看这些垃圾奏折了。
    “宣!”
    片刻之后。
    李林甫和萧嵩两人,一前一后走进紫宸殿。
    两人刚进大门,就看到了一张冷若冰霜的脸。
    “臣李林甫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萧嵩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人不敢耽搁,急忙跪伏在地上大喊。
    “平身吧!赵高,给他们搬两个凳子过来!”
    李瑁摆了摆手,身后的赵高立刻从墙角搬出两个小凳子。
    宰相与天子坐而论道,这在明朝以前是常事。
    李瑁现在也无意改变,更不准备给两人下马威。
    毕竟两人虽然没啥能力,但也没犯什么大错。
    “谢陛下恩典!”
    李林甫战战兢兢地半坐在凳子上。
    见到皇帝的脸色不好看之后,他一直在想最近有没有做错什么。
    但他想破了脑袋,也只想到昨天拒绝了那个叫魏忠贤的太监想要审讯之权。
    萧嵩神色如常,但也只是半坐在凳子上。
    他一直在给老皇帝守灵,这几天没有做过任何事,自然就不担心皇帝会迁怒于自己。
    “朕今日找你们来,是有几件要事和你们商议!”
    闻听皇帝不是要找自己的麻烦,李林甫顿时松了口气,“陛下请说。”
    “臣定当尽心竭力为陛下分忧。”萧嵩也跟着说道。
    李瑁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拿出一幅地图,指着上面说道。
    “潼关已经被朕打下来了,现在暂时不用担心东面来敌,长驱直入。”
    “但是萧关、蓝关、大散关还不知道什么情况,两位有何策可以助朕?”
    李林甫眉宇间顿生忧愁之色。
    他要是有办法早就给李瑁献计,哪里会等到皇帝主动垂问。
    萧嵩也是一样,看着地图,做出冥思苦想状态。
    半刻钟之后。
    李瑁见两人还是连屁都放不出来一个,心中的怒气油然而生。
    “难道两位宰相都拿不出一点办法吗?”
    李林甫和萧嵩二人一同跪倒在地,“请陛下恕罪!”
    废物!
    李瑁在心中大骂。
    但是就算是把这两人杀了也无济于事,反而找不到其他人来安抚百官。
    李瑁深吸一口气,抑制住内心沸腾的杀意。
    “那你们知道这三座城的守将是谁吧?有多兵马镇守也应该知道吧?”
    李林甫急忙出言,“臣知道!”
    “散关的守将是李适立,他是高祖皇帝的曾孙。按制度,散关应该有四千士兵守卫。”
    “蓝关的守将是崔百泉,他出自清河崔氏。按制度,蓝关应该有七千士兵守卫。”
    “萧关的守将是郑东理,他出身荥阳郑氏,按制度,萧关应该有三千士兵守卫。”
    李瑁听到这些关卡,守军都不多,心中顿时有了主意,眉宇间也露出了喜色。
    在潼关之时。
    李瑁就发现了潼关城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防备从外部到来的攻击,针对出去的方向,城防工事就建设得极为简陋。
    散关,蓝关,萧关的设计应该也差不多。
    毕竟皇帝都在长安,这些关卡要是在朝着长安方向,设置重重工事,那岂不是在防备皇帝?
    想到此处,李瑁又开口问道,“朕让你们整编南衙十六卫,此事进行得怎么样了?”
    李林甫揉了揉已经发麻的膝盖,急忙说道:“禀陛下,臣已经派人从俘虏中挑选出了三万士兵,他们都是年轻力壮之人。”
    “怎么才三万?”
    李瑁十分疑惑。
    要知道原来南衙十六卫可是有十万大军。
    两次和他们的战斗,他们都是溃败而逃,不可能伤亡很大啊!
    李林甫急忙解释,“臣遵照陛下的意思,让士兵自己选择要不要继续服役。结果很多士兵都想回家了,不想再打仗。”
    “难道你没给他们说朕每月会发钱的事情吗?”李瑁继续问道。
    李林甫一脸苦笑,“臣都说了,可是大部分都是老弱想来混日子,不符合陛下的征兵标准,臣就把他们给淘汰了。”
    事已至此,李瑁也只能接受。
    毕竟自己是不名正言顺的皇帝,而不是到处拉壮丁的军阀。
    想到拉壮丁,李瑁突然想到好像有个诗人还特地写了一篇文章来着。
    好像是诗圣杜甫写的石壕吏。
    接着,李瑁又想到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
    也不知道杜甫此时在什么地方?
    能不能拉出来做事?
    李瑁现在觉得自己实在是太缺人了。
    朝中全是庸庸碌碌之辈,根本指望不上。
    “你们可知道杜甫此人?”
    李林甫和萧嵩二人同时摇头,“臣没有听过。”
    李瑁的脸上顿时出现失望之色。
    难道是还没有出仕?
    以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性格,不可能不像李白一样到长安找机会啊?
    据史书记载,李白和杜甫两人是好友。
    李瑁想到这里,就打算等下次见到李白之后,问一问杜甫的消息。
    李林甫见到皇帝的满脸失望之色,也把杜甫这人放在了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