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杨颖很快将车开进了地库,她和两位妈妈下了车,她们拿了行李箱,杨颖本想自己拿一个行李箱,然后让自己妈妈拿一个,哪知江妈妈早有准备,她抢先拉了一个行李箱,另外一个自然是杨妈妈拉着了,杨颖正要跟江妈妈客气,江妈妈却说道:“颖儿,你只管在前面带路,我和你妈妈还没有老,一个行李箱子还拉得动。”
杨妈妈也在一旁说道:“就是,我们还没老,等你们生了孩子,生几个我们都是带得了的。”
于是杨颖赶紧在前面带路,她们走进了电梯,直接上到了自己家的楼层,杨颖早已经拿出了钥匙,她开了门,她们走了进去。
不待杨颖介绍,杨妈妈早已经给江妈妈介绍开来了,她说道:“大姐,我没骗你吧?他们家住的是复式楼吧?你看看,这客厅、这楼梯,我就说了,你该早点来,你来看了,你心里肯定会很高兴的。”
江妈妈点点头,她心里是很高兴,但是她并不是完全因为这套装修豪华阔气、到处打扫得一尘不染的房子而高兴,而是这套房子间接显示的主人的身份地位让她高兴。
她想,北京房子多贵啊,很多单位也不分房子了,在这种情况下,儿子还能住上单位分配的这么好的房子,儿子的身份地位、出息程度可想而知。
她心情愉悦,她缓缓看过去,扫视着这个一眼就让她很喜欢的房子。
这是一套小小的复式楼,一楼正中间是一个客厅,厅的北边是厨房,客厅的另外一侧是一间卧房,再往里一点是卫生间,卫生间再过去又是个主卧,客厅里有个楼梯,直通到楼上。
这一楼的面积不算太小,大概一百平米多一点。
江妈妈由衷地高兴,她对杨颖说道:“颖儿,你妈妈早跟我说过,你们家住的是复式楼,这是我第一次见,的确挺大的,北京的房子贵,你们不容易。”
杨颖笑道:“妈妈,这是小伟单位分给他的,我是跟着沾光了。”
江妈妈说道:“小伟有了你,也是他的福气,你看你把房子里收拾得多干净整洁阿。”
杨颖说道:“这不是我收拾的,这是单位派来的家政人员收拾的,她们除了做饭,也将一楼收拾打扫一下,二楼才是我打扫收拾的,我带你们上去看看。”
于是她带两位妈妈上了楼,那楼上有两个卧房,卧房都带有卫生间,然后还有一间书房。
那楼上打扫得自然更是一尘不染、干净整洁,杨颖本就是一个爱干净整洁的人,她也不懒散。
楼上的干净整洁自然又是引得江妈妈一番啧啧称赞。
她们正在楼上参观的时候,楼下传来了声响,是江伟带着两位爸爸进门了。
当晚,杨颖打算做一家人的晚饭,然而两位妈妈来了,哪儿轮得到她动手?但是她自然也不能闲着,她打下手了。
吃罢了晚饭,他们闲聊了一会,考虑到旅途劳顿,杨颖打算让他们早点休息,她作为家里的女主人,她要安排一家人的住宿,她说道:“两位妈妈住一楼的主卧,两位爸爸住一楼的次卧,明天我们要上班,我们七点五十出门上班,两位家政人员准时十点到家,她们为小伟准备午饭,你们不要插手,小伟准时十一点四十回来吃饭,吃饭时间二十分钟,十二点吃饭完毕,然后在家里遛弯十分钟消食,然后他上楼午睡四十分钟,十二点五十准时出发上下午的班,他休息时,你们千万不要上楼打扰他的休息,他经常加班到九、十点钟,非常劳累,所以休息对他非常重要,他工作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两位家政人员会在一点半离开,然后下午四点半会再来做饭,五点五十她们会带着做好的饭离开给送到单位,保证小伟六点钟能吃上饭,然后六点过一点我就回来了,小伟要到十点钟才能回来。”
嘱咐完他们家的日常作息制度,杨颖又说道:“你们明天不用早起,我六点五十准时起来做早餐,小伟七点十分准时起床,洗漱完吃完饭刚好七点五十我们就出发上班了。”
她说得井井有条,他们家的生活作息如一架走时精准的时钟,日复一日的精准运行着。
江妈妈心里隐隐有些心疼儿子,这么严密、精确到分钟的作息制度,这基本上就是把人当机器使了,还长期这么运作,这怎么得了?
但是她没有作声,她心里还是藏得住心事。
听完杨颖的安排,杨妈妈首先嚷起来了,她说道:“既然我们来了,还怎能让你早起做早饭?明天你也多睡一会,早饭我做好了,我喊你和小伟一起起来吃早饭,保管不让你们上班迟到。”
江妈妈也在一旁说道:“颖儿,你也多睡一会,明天我和你妈妈一起早起做早饭,误不了你们上班。”
杨颖看了看两位妈妈,她想了想,她说道:“那也行,你们来了我也睡睡懒觉。”
这一晚上,江妈妈和杨妈妈睡到了一张床上,她们只在年轻时偶尔一起同床而眠过,不过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两个人自然感觉新奇、睡不着,杨妈妈本就有话要说,她自然毫无睡意。
杨妈妈说道:“大姐,你今天也看到了吧?他俩没睡在一起,楼上的两个房间,他俩一人一个,分房而睡的。”
江妈妈说道:“看到了的,是分房而睡。”
杨妈妈说道:“他俩都多大了啊,分房而睡,感情会变淡的,他俩是夫妻、不是兄妹。”
江妈妈其实也有些着急,她远没有刚开始知道这些事情时那么淡定从容了。
她问道:“是因为没有领结婚证、咱们没有给他们举行婚礼吗?”
杨妈妈说道:“是的,这次咱们来无论如何让他们把结婚证领了、婚礼也给办了,这都拖了好几年了,不能再拖了,女的年轻生的孩子健康,结婚了得赶紧让他们生孩子,你当奶奶、我当姥姥。”
江妈妈说道:“行,咱们找个机会,你们劝说颖儿,我们劝说小伟,让他们早点把婚结了。”
杨妈妈说道:“如果他们同意半年内把婚结了也就罢了,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推三阻四的,那咱们就想个办法先让他俩睡在一块。”
然后她又自责道:“前几年都怪我,病了就病了,找个半仙算什么命,把他们的婚事给耽误了。”
江妈妈安慰道:“也不怪你,病了么?还不是病急乱投医。”
然后她又安慰道:“相比于咱们那个时候结婚生孩子,他们是晚了点,但是在北京这个地方据我看来,他们现在结婚生子,也不算晚,算个正常年龄。”
杨妈妈说道:“那咱们得抓紧,这次再有什么意外,我非得想个办法。”
江妈妈的心态没那么放松,但是也没有那么紧张,她问道:“你想个什么办法?”
杨妈妈说道:“我得与我家老杨吵一架,将老杨赶到颖儿房间去,让老杨将颖儿赶到小伟房间去睡,他不能老当好父亲,半点不让闺女为难。”
江妈妈与杨妈妈交往很多年了,她原来是心底多多少少有点觉得杨妈妈不怎么样,但是这次,她觉得杨妈妈为儿女的幸福真的是操碎了心,她可能有些世俗,但是她毫无疑问的是个好妈妈。
江妈妈不知道,她自己也有些心急了,杨妈妈隐藏在心底的小心思,她这次没有看出来。
她安慰杨妈妈道:“咱们先劝说他们结婚,如果他们同意半年内结婚,就随着他们的性子来吧,如果还有什么问题,那就按你说的办法来,或者我和老江吵架也行,我去把小伟赶到颖儿房间去。”
杨妈妈却笑道:“算了,你和老江是单位的模范夫妻,一辈子不吵架的,你们吵架,很不让人习惯,还是我和老杨来吧。”
江妈妈笑道:“什么模范夫妻?其实有时候也憋得慌!”
第二天一大早,江妈妈就和杨妈妈一起起来给全家人做早饭了,江伟和杨颖吃了她们做的早饭,就准时出门上班去了。
两位家政人员十点钟准时上门了,他们与四位老人互相做了介绍,认识了谁是谁。
江妈妈说道:“是这样,既然我们来了,你们中午就不用来上班了,我儿子的饭我做,你们看行吗?但是晚饭我做好后恐怕还得麻烦你们送一下,你们单位我们恐怕进不去。”
两位家政人员面露难色,她们说道:“我们领导说了,江总只能吃我们和家属杨女士做的饭,其他的没说,你是江总的亲妈,想来你做的饭也是可以的,你要是想做,那麻烦你跟江总说一下,让他跟我们领导说一下。”
江妈妈问道:“你们江总在单位做什么工作单位这么照顾他?他不就是个单位的中层干部主任而已吗?”
两位家政人员摇头:“不知道,领导只让我们保证江总的营养,我们要是没把江总照顾好,领导会批评我们的。”
江妈妈又问道:“那你们单位享受这种待遇的人多吗?”
两位家政人员又是摇头:“不知道,我们只管做饭做家务,其他的我们一概不知。”
估计她们怕江妈妈误会她们,以为她们知道而故意不说,她们解释道:“我们两个就是做饭做家务的,其他的事情我们真的不是太清楚,至于享受这种待遇的人不多不多,据我所知,还有一位老同志享受这种待遇,其他的应该就没有了。”
江爸爸在一旁看出了两位家政人员的为难,他对江妈妈说道:“人家有纪律,不该说的不说,你也快别问了。”
于是江妈妈不再询问,她对两位家政人员说道:“那你们忙吧!”
于是那两位家政人员就去忙去了,她们在江伟回家之前十分钟刚好做好了饭菜,江妈妈说道:“那你们请回吧,你们江总的碗我来洗,洗个碗总没事吧?”
那两个人又不同意,她们说道:“我们得见到了江总才能走,不然万一有人冒充我们给江总做了饭就麻烦了,不是洗不洗碗的事情。”
江妈妈闻言,只得作罢,她想,这做个饭还挺严密严谨的,生怕中间会出什么差错。
中午十一点四十分的时候,江伟准时回家吃饭,一切都像杨颖叙说的那样,所有的安排都精确到了分钟,吃饭二十分钟,室内遛弯消食十分钟,然后上楼午睡四十分钟,十二点五十分的时候,江伟下了楼,他又去上下午的班了。
江伟吃午饭的时候,江妈妈一直在旁边坐着陪他,她看到两位家政人员做的饭菜很是讲究,有荤有素,荤素搭配,炒菜作料也并不像外面饭店那样使用过多的调味品,而是像普通家庭那样采用比较少的调味品,她对她们做饭的手艺终于放了心。
她当初担心这两位家政人员过多的采用调料,怕江伟不习惯,现在看来不用担心这个了。
她想问问江伟对这些饭菜还习惯、还满意、还觉得可口吗,但是两位家政人员还没有走、还在家里,她想了想还是算了,等以后有机会再问了。
她以后就知道了,两位家政人员是要经常询问领导或者领导家属对饭菜质量的看法的,如果领导有要求,她们也需要做出改进。
一点半的时候,两位家政人员离开了,下午四点半的时候她们又来了,五点五十分的时候,她们提着做好的饭菜去了单位。
六点多的时候,杨颖下班回家了,她一回来,家里就热闹了,两位妈妈在厨房忙着做饭,杨颖就不用动手了,她只是站在厨房门口与她们说着话。
杨颖首先问询了怎么两位爸爸不在家、去哪儿了,杨妈妈告诉她两位爸爸上午一起出去玩去了,待会就回来。
然后杨妈妈问道:“家里一直这样吗?两位家政人员每天都按时来给小伟做饭?”
杨颖说道:“从小伟调到这单位来就一直这样,除非小伟出差不在家,不然她们都来的,她们也做我的饭,我下午下班回来就吃她们做的饭,然后我只是洗一下碗而已,你们来了,所以我叫她们只做小伟的饭,就不用做我的了。”
杨妈妈还是忍不住,她问道:“小伟在单位到底做什么工作啊?怎么待遇这么好?我还没见过哪个单位给领导家里免费配家政人员的,还给配两个?”
然后她问江妈妈:“大姐,你见过没有?”14 .
江妈妈摇头:“我也没见过,咱们机修厂肯定是没有。”
杨颖对自己的妈妈说道:“我也不知道小伟在这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
杨妈妈说道:“你看看你这老婆当的,啥都不知道。”
杨颖为自己辩解:“在这单位当员工、当家属就是这样,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所有人都要口风紧。”
她停了停又说道:“原来那单位保密倒没这么严,我还知道一些,现在这单位可比原来那单位严格多了,小伟具体做什么工作,我一个字都不知道。”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江妈妈和杨妈妈吃完早餐收拾完厨房后,她们信步往外游走,她们来到了附近一个很开阔的广场上。
这里是飞天集团的一个生活区,周围都是单位宿舍、家属楼和食堂一类的建筑,这中间留了一片很开阔的空地,修葺成了一个供职工及家属散步遛弯的广场,广场四周种植了一些高大的乔木,在这些高大的乔木下面,是一些低矮的灌木丛植物做围墙构成的苗圃,只是时值冬天,乔木灌木都掉光了叶子,只剩下一些树枝枝丫光秃秃的挺立着,在这些苗圃中,种满了玫瑰花、牡丹花和芍药花,只不过现在这些花草树木都是干枯的,还没有发芽,这些苗圃里面,还立了一些艺术雕像。
广场的一边,很是平整,很多人在那儿遛弯玩耍,由这边走上几步台阶,就是广场的另外一边,那边地势要高些,安装了很多运动器械,供大家锻炼身体用,不过都是一些强度不大的老年人运动项目。
冬天的北京,无风,有轻微霾,太阳暖洋洋的照耀着,广场上,很多老年人在进行着各种锻炼,也有一些老年人带着小孩子在奔跑玩耍。
一个很小的小孩子,侧身蹬着一辆小滑板车,那滑板车前头立着一根竖杆,竖杆顶端是一个横杆,那小孩子带着手套,双手把住那横杆,一只脚蹬在那滑板上,另外一只脚蹬在地上,他就这么欢快的滑着。
那小孩子大约三四岁,他蹬着滑板车,在前面高兴的滑着,后面,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在紧跑慢跑的跟着,她不停的呼喊着让那小朋友慢着,可惜那小朋友哪儿肯听?他只顾自己滑得高兴,完全不理会后面那个跑得气喘吁吁的老太太。
突然,那小朋友踉跄一下,他摔倒了,正好摔在了江妈妈的面前,好在冬天衣服穿得厚,倒也并没有受伤,他也没哭。
江妈妈赶紧上前一步将他扶起来了,后面的老太太气喘吁吁的跑过来,连声道着感谢,然后她一把抓住那小孩子说道:“你今天累了,明天再滑,你先歇一会,待会咱们回去吃饼干。”
那小朋友还要再滑,他说道:“我不嘛,奶奶,我要再滑一圈。”
那老太太却不松手,她与那小孩子僵持着,她往后到处看了看,她大声喊道:“老头子,快过来,你带着豆豆滑,我歇一会。”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大爷乐呵呵的跑过来了,于是,被放开的那个小孩子又蹬着滑板往前跑了,那老大爷在后面紧跟着。
于是,江妈妈、杨妈妈和那老太太聊起了天。
那老太太自述他们是山东人,儿子在飞天集团上班,儿媳是儿子的大学同学,也在附近一个单位上班,现在儿子有了孩子了,孩子没人看,他们就来了。
那老太太问道:“你们也是过来看儿女、儿女也是在飞天集团上班的吧?”
江妈妈说道:“是阿,我儿子也在飞天集团上班,也不知道他跟你儿子认得不认得。”
那老太太说道:“飞天集团很大,各种公司很多,估计不会认识。”然后她又说道:“你家在哪儿,哪一栋?我家就住后面那一栋,单位给分的房子,大概六七十平,很小,一家人就窝在那。”
说完,那老太太往广场的南边指了指,估计他们家就住在那一块,那一块都是些六七十年代盖的楼房,外观上已经很旧了。
江妈妈指了指广场的西边,那边离飞天集团的各家公司很近,她说道:“我家就在那边,那边暗绿色的那几栋楼里。”
那老太太顺着江妈妈指着的方向看了一眼便说道:“那你儿子很有出息,那边都是公司领导和集团公司领导住的,看来你儿子官很大。”
江妈妈谦虚:“不是什么大官,混了一个小官而已。”
那老太太不再纠缠孩子们的官职大小,尽管这是这些老人们最爱了解和比较的东西。
那老太太说道:“你也是来给儿子看孩子的吗?”
江妈妈说道:“他还没孩子,我是单纯来看看儿子而已。”
那老太太很是热情,她说道:“老姐姐告诫你一句,以后等他有了孩子,如果亲家要来看,你就让亲家来,你就别来了,婆媳关系难处,天天窝在一个小房子里,磕磕碰碰的,儿子天天夹在中间受夹板气。”
江妈妈问道:“那你这是?”
她刚才听到了,那小孩子是把她叫奶奶,而不是姥姥。
那老太太说道:“我家原来也是亲家来照看的,两年了,啥事也没有,一年前,亲家的二闺女生了,亲家就走了去照看二闺女了,于是我们就只好来了,我们这才过来一年就问题多多的,可是走又走不了,老头子早就想走了,开年天气暖和点,他就回山东老家种菜去了,留我一个人在这,开年了,小孩子上幼儿园了,我一个人也弄得了。”
江妈妈问道:“这么大年纪还回去种地吗?”
那老太太说道:“不种地回去吃什么啊?现在孩子压力大,要养孩子,还有四个老人,我们这没退休金的,负担就更重了,你肯定是有退休金的,孩子压力还小点。”
江妈妈点头称是,她说道:“孩子压力是大,咱们做大人的,趁着自己还能动,能帮一点是一点。”
那老太太说道:“是阿,老了就啥也帮不了,更没啥用了,儿媳妇就更不爱了,你赶紧让你儿子要孩子,现在你还能动,还能帮他们带孩子,等老了,你就啥忙也帮不上了,就更不受媳妇待见了。”
江妈妈问道:“刚才不是说最好亲家过来带孩子吗?”
那老太太说道:“是阿,但是万一儿媳妇心疼她妈呢?要让婆婆过来呢?那个时候不来也不行,总之,儿媳妇让谁来,就得谁来,我这来了,帮他们看孩子,总不如亲家来看得好,儿子总在中间受气,我倒能受得了,但是老头子受不了,非要回家。”
不远处,杨妈妈正在与另外一个老太太聊天。
这是一个北京本地的老太太,她闺女嫁了一个外地进京的研究生,小两口有自己的住房,尽管不大,但是总算有了自己的住房,而老两口的房子,离女儿女婿家也不远。
那老太太问道:“你是外地过来看儿子的?他也在这飞天集团工作?”
杨妈妈如实相告:“不是,我是过来看闺女的,闺女在图书出版公司工作,女婿在飞天集团工作,我过来看望他们。”
那老太太看了杨妈妈一眼说道:“那不容易,外地人进京,住房都是问题,不像我们本地的,好歹有自己的住房。他们现在还在租房子住吧?搬家搬来搬去的,可麻烦了。”
杨妈妈心想,这老太太的自我感觉可还真好,她自家有房子,却一口咬定我们这些外地人是租房子住的,她于是说道:“不搬家,单位给分配了住房,还算宽敞。”
那老太太却是不信,她说道:“看你年纪也不大,闺女能有多大年纪?”
她转念一想,说道:“莫非女婿年纪很大?不然怎能分房子?”
杨妈妈心里微微有些不高兴,她说道:“女婿年纪也不大,女婿跟闺女一般大,都才刚刚满二十八岁。”
那老太太自然更加不信,她说道:“这飞天集团都是研究生毕业才能进的,你家女婿才工作三四年,怎么可能分房子呢?我家女婿,名牌大学研究生,也是工作十多年才分房的,他还在飞天集团最好的单位总体公司呢,其他单位更难分。”
杨妈妈一时无语,不过她也在心里想着该如何辩驳这位老太太
杨妈妈还没想好如何辩驳的措辞,那老太太接着说道:“没住房就没住房,这里没住房的多的是,经常搬家的,也是常事,也没什么需要隐瞒的。像我们这样,女儿女婿有房子,我们也有房子的,不是太多。”
她说得慷慨激昂、振振有词,一副本地人在外地人面前拥有的天然优越感很自然的流露出来了。
杨妈妈自然是不能服输,并且她说的也是实情,没有什么假话与隐瞒,她说道:“女婿年纪是不大,但是真的分了房子,就在那边,那栋暗绿色的房子里。”
说完,杨妈妈往广场西边那几栋为数不多的暗绿色外墙体的楼房那儿指了指。
那老太太更加不信,她说道:“那边都是领导楼和专家楼,你家女婿小小年纪就能住到那儿去?我在这边住了一辈子,熟门熟路的,你蒙不了我。”
杨妈妈哭笑不得,她很认真的说道:“真不蒙你,不信我带你去我家做客。”
那老太太哪儿能信?她不再搭理杨妈妈,她晃晃悠悠的走了,她边走边自言自语:“这些外地人啊,好面子,外地过不下去了非要往北京来,还非得说自己住大房子,撒谎也不去弄清楚,那大房子,是你能住得了的吗?”
看着远去的老太太的身影,杨妈妈愈加哭笑不得,按她年轻时的性格,她非得与别人争个清楚明白不可,现在她老了,气性也没有那么大了。
她于是过来找江妈妈,江妈妈正跟那山东老太太说着话。
江妈妈向那老太太介绍杨妈妈:“这位就是我亲家母,我们年轻时就是好姐妹,现在老了,成了儿女亲家。”
那老太太赶紧同杨妈妈招呼,她连连说道:“这样好、这样好,这样最好了,这样亲家关系好相处。”
她庆幸自己刚才没说太多对方亲家不好的话,她哪儿知道人家与亲家从年轻时就是好姐妹呢!
她想,在这样的家庭里,恐怕婆媳关系也好相处一些吧,毕竟婆媳双方很早就认识了。
杨妈妈向江妈妈说道:“大姐,刚才碰到一个北京本地的,可有优越感了,我们聊不来,我把她聊走了。”
江妈妈尚未答话,那老太太说话了,她说道:“我刚才看到你跟那老太太聊天了,那是李老太,北京本地人,很有地域优越感,脾气也不是太好。”
见杨妈妈过来了,那山东老太太便与江妈妈告辞,她说道:“我走了,有空咱们再聊,我得过去看一下我家老头子和孙子了。”
说完,她向江妈妈和杨妈妈告辞而去,找他家老头子和孙子去了。
那山东老太太走了,江妈妈于是便和杨妈妈说着话。
江妈妈问道:“你跟那老太太聊什么了呢?咋还把人聊走了呢?”
杨妈妈回答道:“她说她家有房子,女儿嫁了个外地分来的研究生,也分了房子,她老说咱们这些外地来的,都是租房子住的,我说咱家不租房子住,就住那边,她非说我吹牛、欺骗她,于是她就走了。”
江妈妈安慰道:“北京房子是贵,估计租房子的多,所以她就一概认为所有外地进京的都是租房了。”
杨妈妈气呼呼的说道:“大家都不容易,不过她一大把年纪,还这么看轻我们外地人,有点让人气愤。”
江妈妈说道:“什么人都有,我估摸着跟你聊天的那个,在本地人中也是个地域优越感特别强烈的那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