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
富士电视台的中西直太郎这次是特意向上级要求,前来侏罗纪岛采访《侏罗纪公园》的拍摄的。
因为之前的宣传热度,以及大众对于“买一个岛来拍一部电影”这种新闻的好奇,台里想要专门对树...
深夜的雨停了,街道上积水映着霓虹,像打翻的星河。千夏没有回家,她蜷在工作室的沙发上,盖着俊介留下的旧毛衣,听着窗外偶尔驶过的电车声。电脑屏幕还亮着,宫崎礼子的申请资料静静躺在待处理列表里,光标在“受理确认”按钮上方闪烁。她闭上眼,脑海中却浮现出那个遗书上的字迹:“对不起,我不想再让你失望。”??这句话像一根细针,扎进她记忆深处某个从未愈合的角落。
小时候,母亲去世前那段时间,家里总弥漫着药味和沉默。有一次她发烧到三十九度,迷迷糊糊中听见父亲在客厅打电话,声音压得很低:“志穗的情况不太乐观……孩子还小,不能让她知道太多。”那时她躲在门后,手里攥着一张画了一半的全家福,蜡笔颜色涂得歪歪扭扭。她想冲出去喊“我不怕”,可最终只是缩回房间,把画藏进了抽屉最底层。
第二天醒来,母亲已经去了医院,再也没有回来。
如今,她终于明白,那句“不要让孩子知道太多”,其实是大人对死亡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的影子。而那些没说出口的话,就像被风吹散的灰烬,落在时间的缝隙里,年复一年地堆积成山。
天刚蒙蒙亮,小林第一个来到工作室。他放下背包,看了看仍在运行的数据流,轻声问:“你一夜没睡?”
千夏坐起身,揉了揉眼睛,“我在想宫崎女士的儿子。他才十六岁吧?因为成绩下滑、被同学孤立,最后……选择了离开。”
小林点头,“校园霸凌的数据我们之前整理过一部分。九十年代末到两千年初,这类事件呈上升趋势,但当时社会关注度很低,很多家庭选择隐瞒或息事宁人。心理干预机制几乎为零。”
“可他的妈妈还在等一句‘生日快乐’。”千夏低声说,“她每年生日都会去儿子房间,摆上蛋糕,点一支蜡烛,然后对着空气说:‘妈妈今天五十五岁了哦,你要是在就好了。’”
小林沉默片刻,“这种执念……不是病态,是爱的延续。”
“所以我们得找到那个声音。”千夏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哪怕只有一秒。”
他们调出宫崎家提交的所有材料:一本泛黄的日记本扫描件、几段家庭录像、一封班主任手写的回忆信,以及最关键的一份??学校广播站节目的存档磁带。据礼子描述,儿子生前曾参与一次校园晨间播报,原计划在母亲生日当天朗读一首自己写的诗,题为《致妈妈》。但由于当天情绪崩溃请假未归,节目临时取消,录音也被误删。
“但我们查到了备份系统。”小林打开档案目录,“NHK教育频道当年有合作项目,定期收集各地学校的优秀学生作品。虽然正式名单里没有这首诗,但在未分类音频库里发现了一段疑似录音,编号B-742。”
千夏立刻启动解码程序。噪声过滤、频谱增强、语音分离……每一帧都在挑战技术极限。二十分钟后,一段极其微弱的少年嗓音浮现出来:
>“各位同学早上好,我是高三二班的健太。今天……我想念一首写给我妈妈的诗。”
>(纸张翻动声)
>“你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做饭,煎蛋总是焦一点,面包烤得有点硬……可你说这样才香。”
>(轻微咳嗽)
>“我考砸的时候你不骂我,只问我有没有吃饱。下雨天你总会多带一把伞,说是‘万一哪个同学没带呢’。”
>(停顿,呼吸变重)
>“其实我知道,你是怕我一个人走夜路害怕……妈妈,今年……你的生日快到了。我想说……”
到这里,录音戛然而止。
“中断了?”千夏皱眉。
“应该是设备故障或者人为停止。”小林分析道,“但情感模型可以补全后续内容。根据上下文逻辑和青少年语言习惯,AI能模拟出最接近原意的表达。”
“不。”千夏摇头,“我们要的是‘他说的话’,不是‘他可能说的话’。如果连最后一句都靠推测,那就不是重逢,是欺骗。”
小林看着她坚定的眼神,轻轻叹了口气,“那你打算怎么办?”
千夏盯着那段残缺的录音波形,忽然想起什么:“礼子提到过,儿子有个随身听,里面录了很多私人语音。他说过要把生日祝福单独录下来,藏在磁带B面。”
“可那台随身听在他离世后就不见了。”
“也许没丢。”千夏迅速拨通宫崎家电话。
接电话的是礼子本人,声音温和却带着疲惫。
“宫崎女士,您还记得您儿子那台蓝色索尼随身听吗?就是他常戴着耳机听音乐那台。”
“啊……”对方顿了一下,“后来清理房间时找不到了。我以为是他朋友拿走了……或者是……他自己扔了。”
“有没有可能是您收起来了?比如放进柜子、箱子之类的?”
电话那头传来??翻找的声音,良久,一声轻颤响起:“在……在我床底下。一个旧鞋盒里。我忘了……我一直不敢打开它。”
“请您现在打开好吗?”千夏轻声说,“我们一起听。”
几分钟后,礼子再次接起电话,声音已带哽咽:“找到了……磁带还在。标签写着‘给妈妈的秘密录音’。”
“我们马上过去。”千夏挂断电话,抓起外套就往外走。
一个小时后,三人站在宫崎家狭小的客厅里。老式录音机连接着工作站的信号采集模块,千夏亲手将那盘布满划痕的磁带放入卡座。指示灯亮起,缓缓转动。
第一段是流行歌曲,接着是一段空白,然后,少年清亮的声音穿透岁月而来:
>“妈妈,生日快乐。”
>(笑声,羞涩地)
>“我知道你一定会哭。每次都这样,我说句暖心话你就抹眼泪。可是……这次我真的想好好说一遍。”
>“谢谢你每天早起给我做早餐,谢谢你在家长会被人议论成绩时还笑着替我辩解,谢谢你从来不逼我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就算我现在不够好,将来也可能让你失望……但请你相信,我一直都很爱你。”
>(长久的停顿)
>“明天见,妈妈。”
录音结束。
房间里静得能听见呼吸声。礼子双手捂住嘴,泪水顺着指缝滑落,却笑了。
“这是……他最后一次对我说‘明天见’。”她喃喃道,“那天早上,我因为他没叠被子说了他两句,他摔门出去的时候,我冲他喊‘别忘了带伞’……可他没回头。”
千夏握住她的手,“但他记得对你说生日快乐。而且,他说了‘明天见’??这不是告别,是约定。”
礼子用力点头,把磁带紧紧贴在胸口,“我能把它做成铃声吗?每次手机响,就像他在叫我一样。”
“当然可以。”千夏微笑,“我们还可以把它刻进吊坠,让您随时带着。”
离开宫崎家时,天空放晴。阳光穿过云层,洒在湿漉漉的柏油路上,反射出碎金般的光。
回程车上,小林忽然开口:“你知道吗?刚才那段录音里,背景有钟表滴答声。我比对了一下频率,那是老式挂钟的走时声??和我家客厅那台一模一样。”
千夏侧头看他。
“我父亲也死于抑郁症。”他平静地说,“他走那天,我也跟他吵了一架。我说‘你根本不懂我’,然后摔门而去。三天后,警察打电话来说他在河边被发现。”
千夏没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
“我一直以为,如果那天我没发脾气,也许结局会不一样。”小林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但现在我觉得……重要的是,他还爱我,哪怕在最痛苦的时候。”
那天下午,团队召开内部评审会。针对近期高负荷运转和技术伦理争议,俊介提出建立“情感缓冲机制”:每完成一个案例,必须由心理学专家进行双向评估??既评估委托人接受声音后的心理变化,也评估团队成员的情绪负荷。
“我们不是机器。”他说,“我们在触碰别人的伤痛,也在唤醒自己的记忆。如果不加保护,迟早会崩溃。”
千夏同意。她提议设立“静默日”??每月第一个周六,全员关闭系统,去海边、公园或任何远离城市噪音的地方散步、交谈、放空。
会议结束时,奈绪发来一张照片:美术馆展厅中央,《妈妈做的早餐》被精心陈列在柔光灯下,画旁附着一段文字说明:
>“创作者:奈绪(12岁)
>灵感来源:梦中的重逢
>色彩意义:蓝色围裙=温暖的等待”
下方观众留言簿上密密麻麻写满话语:
>“我也梦见我妈给我梳头了。”
>“原来妈妈的味道,是酱油和阳光混在一起的气息。”
>“谢谢这幅画,让我敢回家看那间空屋子了。”
千夏看着照片,眼眶发热。她回复:【替我抱抱那幅画,就像抱抱小时候的你。】
入夜,她独自回到工作室,打开最新一批申请。除了林田美和子的阪神地震请求外,还有一条格外简短的记录吸引了她:
【姓名:未知】
【诉求:想听“喂,是我”这三个字】
【备注:1998年某晚,公用电话亭,东京港区。对方拨错号码,却聊了四十七分钟。后来再也没联系上。我一直记得那晚的雨声。】
千夏怔住。这不像典型的“逝者遗言”请求,反而像一场错过的缘分。她试着追踪号码归属,却发现原始通话记录早已销毁。唯一线索是来电时间:1998年10月3日凌晨2:17。
她调取气象数据库??当晚港区确实有暴雨。
又查阅公共电话使用档案,在那个时间段附近,仅有三通外拨记录。其中一通来自品川站北口电话亭,持续46分53秒,接收方为空号。
“也许……那个人拨的就是这个空号。”千夏喃喃自语。
她尝试用环境音重建技术,从有限的城市噪音库中提取那一夜的雨声特征,并结合人类通话时的呼吸节奏与语调起伏,构建了一个虚拟对话场景。
当模拟音频播放时,一个模糊的男声出现在雨幕中:
>“喂,是我……抱歉这么晚打扰你。外面雨太大了,我躲在这儿,突然想找个人说话。”
>(轻笑)
>“你不认识我,但我现在觉得,好像已经认识你很久了。”
千夏屏住呼吸。
接下来的四十七分钟里,两个陌生人谈论梦想、孤独、地铁末班车的时间、便利店热咖啡的价格……没有名字,没有见面,只有声音交织在雨夜里。
音频结束时,她发现自己泪流满面。
第二天清晨,她在网站匿名区发布一条消息:
>【致1998年10月3日凌晨那位拨错号码的人】
>有人一直在找你留下的那句“喂,是我”。
>如果你还记得那个雨夜,请来东京中央图书馆三楼视听室。
>那里有一段录音,也许你会想听一听。
她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出现,但她愿意相信,有些声音穿越三十年光阴,只为抵达真正需要它的人耳中。
傍晚,俊介带来一盒草莓大福??母亲最爱吃的点心。
“我去了父亲的墓地。”他说,“我把那段留言放给他听了。我说:‘爸,她原谅你了。而且,她一定也希望你原谅自己。’”
千夏接过点心,指尖微颤。
“你知道吗?”她轻声说,“小时候我恨过他。如果不是他那天没值班,妈妈也许还能多活十分钟、五分钟……哪怕一秒。”
“可现在我想通了。”她抬头望向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火,“生死不是医生能完全掌控的事。真正重要的,是他三十年后仍记得她喜欢康乃馨,仍愿意在情人节对着录音机说出心里话。”
俊介握住她的手,“所以我们也该继续下去。不只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当晚,千夏做了个梦。梦里她站在一片海滩上,浪花温柔拍岸,母亲撑着那把蓝伞走来,身边站着年轻时的渡边医生。两人相视一笑,转身走向海雾深处。
临别前,母亲回头对她挥手:
>“千夏,替我说声谢谢。”
>“给所有让声音回家的人。”
她醒来时,东方已泛白。电脑屏幕自动亮起,提示音轻轻响起:
【林田美和子案例?初步建模完成】
【目标语音捕捉进度:41%】
【预计完成时间:72小时】
她起身泡了杯茶,坐在窗边,看着第一班电车驶过轨道,铃声清脆如童年。
远处高楼顶端,朝阳正缓缓升起,照亮整座城市。
她打开笔记本,写下新的一行:
>“科技无法复活死者,但它能让爱继续说话。”
>“而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我们就不会停下。”
风拂过窗台上的向日葵,金黄花瓣微微颤动,仿佛回应着某种无声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