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七百一十四章太子,你知道该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太子吗(今日一更)(第1/2页)
八月十三,帝归长安。
八月十五,中秋团圆。
皇帝下旨,长安城免宵禁七日。
长安城中一时沸腾。
……
过了中秋节,长安百姓依旧热闹。
李承乾站在两仪殿门口,看向远处的长安城,广阔无边,一眼难看到尽头。
尚书右仆射赵元楷站在李承乾身后,拱手道:“回陛下,陛下回京,长安粮价涨了八厘。”
“八厘,这么多的吗?”李承乾忍不住的侧身。
赵元楷拱手道:“回陛下,这是朝中官员和诸贵戚回京必然导致的,不过多年以来,百姓已经习惯,所以在陛下回京之前,百姓家中早已储备好到明年三月的粮食,如今粮价虽涨,但百姓购买不多,影响不大。”
李承乾笑笑道:“看样子,朕明年三月还是得东巡洛阳,才能让长安的粮价跌回去。”
“是!”赵元楷拱手,低头道:“明年四月,江南的粮食就会抵达长安,加上陛下离京,朝中官员和贵戚离京,粮价应声而落,对百姓是一件好事。”
李承乾侧身看向稍后方的李象,说道:“太子,赵卿从司农卿到太常卿,到尚书右仆射,这些事情,他一直都在做,一直都在关心,这一点上,你要多向他请教。”
“儿臣领旨。”李象认真拱手,然后又对着赵元楷,拱手行礼。
赵元楷赶紧拱手还礼。
李承乾微微摆手,然后看向李象道:“这些事情你要多留意,长安城的粮价,布价,肉价,到了冬天,还需要关心财货的价钱,这样,你才能对长安城的一切了如指掌。”
“儿臣谨遵父皇训示。”李象郑重的拱手。
李承乾点点头,转身朝着丹陛走去。
赵元楷,还有杜正伦,薛仁方,张大象四人站至一旁。
李承乾看向李象道:“高真行担任地方刺史多年,苏均也去了辽州,还有狄仁杰也在安东做出了成绩。
这些年,朕多让他们与东宫通信,诸事东宫也多有参与,太子,朕给你半个月的时间。
半个月之后,朕要在武德殿,向你,还有东宫诸臣问政,你的弟弟们也都会到场,你做好准备。”
李象神色一紧,躬身道:“儿臣领命。”
李承乾点点头,然后走上丹陛,最后在御榻之上坐下。
群臣齐齐拱手道:“陛下!”
李承乾抬头,说道:“如今朝中之事,虽然以征伐吐蕃为主要大事,但其他诸事亦不可耽搁。”
“回陛下!”杜正伦站了出来,拱手道:“去年高句丽平定之后,将士回朝,诸方赏赐已全部安排到位,地方州县的赐田也无有耽搁,全部发放了下来。”
李承乾微微点点头,稍微放心下来。
地方世家侵田隐田之事,是每年都必须要查一查的,不然人心贪念再起,谁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另外,钱监和千牛卫,还有刑部大理寺,在淮南道查获了两起私铸恶钱之事,清查百余人,牵连上千。”杜正伦面色凝重的拱手,说道:“恶钱之事又多与私盐有关,故而在淮南道多有泛滥,明年还需再查。”
大唐盐政并不专营,但是每过关卡,城池,还有市集,都会课以重税,便是世人知晓盐利甚重,不会轻易让世家和豪族将其中的利益占尽。
有一些地方百姓,不愿意交付税收,便越过关卡,避过城池集市,私下贩卖。
有的则与地方豪强胥吏,甚至官员合作。
以获暴力。
这些私盐在贩卖给地方豪强和胥吏的时候,难以拿出正钱,所以便有人私铸恶钱,以示通行。
最后导致淮南恶钱泛滥。
李承乾轻轻敲敲桌案,说道:“铸钱之事并不易于,其中最重便是火炉,火炉便有烟,散播四方眼线,小心察查。”
“臣领旨。”杜正伦认真拱手,但眼底闪过一丝无奈。
皇帝说的他又何尝不知道,但是想要继续深查并不容易。
不过他又能说什么呢,皇帝让他查,这些便是他的责任,难道要皇帝亲自去想办法,去淮南道查这些事情吗?
那样的话,还要他这个中书令有什么用。
“对了,这两年,粮种改良的事情,进展如何?”李承乾侧身看向赵元楷。
稻种虽然是杜正伦带回来的,但在移种改良之事上,还是要看赵元楷。
赵元楷认真地拱手,道:“回陛下,进展虽然有一些,但不多,还需要时间去琢磨。”
“大量筛选的过程。”李承乾点点头,说道:“能放就放出一些种子去,让百姓种植,只有有了量,真正的良种才能够选出来。”
“臣领旨。”赵元楷认真躬身。
李承乾微微沉吟道:“吐蕃也有粮食,将来拿下吐蕃之后,爱卿派人去吐蕃走一趟,将那里的粮食也纳入筛选之列。”
“是!”赵元楷再度拱手。
“好了,便这样吧。”李承乾微微抬手,说道:“诸事诸卿多劳累,多用心些。”
“臣等领命。”群臣齐齐拱手。
“嗯!”李承乾起身,道:“就到这里吧!”
“臣等恭送陛下!”群臣齐齐躬身。
……
走出两仪殿,李承乾坐在御辇上,朝着立政殿而去。
大唐攻伐吐蕃,必须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毕竟将来要面对的,是唐古拉山后,拥有数百万百姓的吐蕃。
如果吐蕃人真的不顾一切的要抵抗大唐,几十万大军他们都能拉的起来。
必须要慎重。
御辇在立政殿落下,苏淑站在门口,对着李承乾福身道:“参见陛下!”
“皇后平身。”李承乾微微伸手,搀起苏淑,然后一起迈步走进了立政殿。
内殿之中,李承乾靠在软榻上,刚喝了一口茶,苏淑这个时候将一本奏本递了过来。
李承乾下意识的诧异。
苏淑微微福身,说道:“陛下,这是宗正寺和太常寺,还有礼部,筛选出来的驸马人选,一共二十三人,请陛下过目。”
李承乾有些无奈的接过,说道:“皇后这半年在长安,就做这件事情了?”
苏淑伸手,轻轻的捶打按摩李承乾的胳膊,说道:“臣妾知道陛下不让人福昌儿这么早嫁人,但吐蕃赞普的事情臣妾总害怕还会发生。
他日若是回纥国王,或者其他什么王子也来请婚,难道陛下也要像如今一样将其灭国吗?”
李承乾微微一顿,他叹息一声,将奏本放在一旁的同时,说道:“皇后说的有理,便这样吧。”
“那这份东西。”苏淑拿起了奏本。
李承乾想了想,说道:“让太子去见一见这一些人,每一个都见一见,最后选出一个三人名单来,到时候皇后再挑,皇后挑出的人选便是驸马人选。”
苏淑一愣,看着李承乾道:“臣妾以为陛下起码会自己一一挑选的。”
“朕不是适合挑选的人。”李承乾摇摇头,说都:“朕心中杂念太多,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其他事情影响,最终选出不适合当驸马来。”
苏淑放下奏本,轻轻的帮李承乾按摩,同时问道:“陛下心中有事?”
“还是吐蕃的事情。”李承乾抬起头,平静的说道:“军中的将领,朝中的粮草运输,这里面牵涉到了无数的人,朕也不知道朕会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影响了自己的判断,这是朕不想的。”
“是!”苏淑点头,说道:“陛下说的对。”
“哎!”李承乾叹息一声,说道:“烦心的事情不止这一件,明年初,张公就要致仕了,之后会有一大批老臣致仕,到了吐蕃灭国之后,会有大量的官员调动,甚至就连舅舅……朕需要现在就开始布局。”
“是!”苏淑赶紧用力的点头。
她为女儿选驸马是为了选一个合心的人,而不是让皇帝当作筹码去利用的。
李承乾抬头看向苏淑,说道:“皇后可以多看一些,太子选的如果不合心意,就让太子重新去选。”
“象儿会选个好驸马的。”苏淑微微点头
李承乾笑笑,说道:“自己妹妹一辈子的幸福,就在象儿他自己的手上了,看他自己怎么选了。”
苏淑没好气的白了李承乾一眼,说道:“哪有这样对自己儿子的。”
“你看,这就是朕。”李承乾微微摆手,说道:“朕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将许多事情联系在一起。”
让李象给福昌儿选驸马,不仅是在考验李象的眼力,同时也在考验李象的心性。
如今的李象,是监国多年的皇太子,对于权力已经有了相当的认知。
公主出嫁,皇帝又将挑选驸马的权力交给了他,他会怎么做?
他身边的人会怎么做?
这是一个巨大的是非漩涡,没那么容易跳出来的。
当然,最后把控一切的权力都在李承乾的手里。
如果他最后不满意,三个人选他都可以全部否掉。
就看别人如何猜度他的心思了。
李承乾躺在床榻上,随即轻轻苦笑,做皇帝做的久了,很多事,思绪总是朝着不受控制的方向跳转。
军中的士卒调动……
李承乾轻轻的闭上了眼睛。
……
夜色清冷,秋月高悬。
大明宫,浴堂殿。
李承乾靠在浴池边缘,他的手指轻轻的在怀里灵妙玉体的后背上划过。
“陛下!”卓木拉日心里感应到抬头,额上青汗累累。
看着精致的迷人面庞,李承乾手指转过来,在她的下颚微微掠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百一十四章太子,你知道该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太子吗(今日一更)(第2/2页)
十几年了,出身高原的卓木拉日除了成熟丰腴以外,容颜也没有太多的变化。
或许是因为李承乾时常能够在大明宫见到她的缘故,所以感受不深。
而且说起来,她甚至还没有三十岁。
李承乾收敛心思,低声说道:“山儿如何了?”
“一切还好,不过是听说要回羊同,有些不愿意。”卓木拉日靠在李承乾的怀里,神色有些怅然。
山儿,李山,是她和皇帝的儿子,最后寄名在他兄长的名下。
也叫日杰措。
山之王的意思。
李承乾搂住卓木拉日,低声说道:“现在回一趟羊同,就算是暂时去散散心,将来若是想来长安,就将羊同化为大唐的羁縻州,朕封他做亲王,赐名李姓,令羊同州刺史,政务交给长史,自己待在长安便是了。”
稍微停顿,李承乾笑笑道:“怕就怕他一旦成了国王,便不会再思长安之日,到时候朕想要再见你,可就不容易了。”
李山要回羊同,卓木拉日是必须要陪同的。
李山在名义上是羊同王子冈仁波齐的儿子,但是冈仁波齐已经故去十年了。
李山想要在回到羊同之后,获得当地贵族和百姓的认同,就必须要由卓木拉日陪同。
其他还要祭祀宗庙祖先,都需要卓木拉日来向先祖禀告。
更别说还有具体治理时遇到的种种难题,都需要卓木拉日去帮忙。
哪怕一切再顺利,也需要四五年,李山才能稳定住局面。
现在说不想回羊同,是因为看惯了长安的繁华,所以不愿意离开,但到了那个时候,享受了权力的滋味之后,别说是将羊同化为大唐州郡,就是回一趟长安,怕也不愿意。
“陛下,不会如此的。”卓木拉日赶紧摇头,身体一时间有些紧张。
李承乾托在卓木拉日的下颚,低声道:“不用担心,他终究是朕的儿子,至于你,将来你若是不愿意待在羊同,就回长安来便是,朕这里永远有你的一个位置……大不了你半年羊同,半年长安来回往来就是了,朕这样才能时时见你。”
“陛下!”卓木拉日一时间忍不住泪眼朦胧,感动异常。
“哭什么,除非你不愿意再见朕,那么朕是永远也不会放开你的。”李承乾在卓木拉日的嘴唇上亲了一下,然后才继续说道:“至于山儿?”
卓木拉日忍不住梨花带雨的抬头。
李承乾微微摇头,说道:“他若是不愿意,就让羊同一直做大唐的属国就是了,他是朕的儿子,就算不是羊同国王,也是天下亲王,将来少不了主政大州,至于说羊同,说实话,朕还觉得有些委屈了他。”
不将羊同归入大唐,李山就是羊同王,圈地自守,甚至就连李承乾都难以奈何他多少。
一旦归入大唐,上上下下无数约束下来,谁都会觉得不自在。
而且说起来,李山自己甚至都不知道他是李承乾的儿子,自然会觉得在羊同待着要比在长安受约束的好。
但是说时候,李承乾是真的看不上羊同。
羊同那个地方,出了极尽压榨出几万骑兵以外,还有什么?
民不如大唐一州之多,产出不如大唐一州之多,环境不如大唐一州之好。
除了不受制于人,什么都没有了。
更别说一旦大唐占了羊同,羊同的兵权会全部归入大唐,只有政权归他自身所有,那样一个地方,给李承乾的儿子,他都嫌穷。
皇帝的儿子,起码是一个富裕州县的都督刺史,繁华一生,谁不比一个羊同王强。
“陛下,还是不要告诉山儿吧。”卓木拉日心中依旧有些不安。
“儿孙自有儿孙福,将来他总会知道的,不必急于一时,朕真正在意的是你。”李承乾看向卓木拉日,轻声说道:“将来山儿总会成婚的,一旦成婚,你这名义上做姑姑的,未必能够见容于儿媳,到时候,你怕也难待在羊同。”
“儿媳!”卓木拉日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她现在就需要考虑儿媳了。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他终究是朕的儿子,朕总的为他考量,过些日子,朕会让莘国公带着他,到诸外戚家中走一遭,看看他和哪家的女儿有眼缘,便定婚吧,等羊同安定了,再回来成婚。”
李山虽然是李承乾的儿子,但李承乾也不愿意随便让其他人家将自己的女儿送到羊同去受苦。
当然,若是诸家自己看上了他,那就和李承乾没有关系了。
“陛下!”卓木拉日怔怔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搂着她,轻声说道:“等将来羊同安定了,朕封你个夫人,在岐州万年宫旁立一个别苑,你若是想去羊同了,就去羊同,想来长安了,就来长安,朕日后也会多去万年宫……”
稍微停顿,李承乾凑到了卓木拉日的耳边,轻声说道:“到时候,你再给朕生个儿子,朕就名正言顺封他个亲王!”
“陛下!”卓木拉日忍不住的红了脸颊,但身子却忍不住的往李承乾怀里挤。
李承乾笑了起来,然后直接抱起卓木拉日,朝着偏殿的床榻而去。
红被被拉起,彻底盖住了两人。
帷帐落下,但大殿之外,星辰翻涌。
……
消息远比李承乾预想的要快的多。
仅仅是在半个月后,羊同便已经被苏定方拿下。
刚刚订婚的李山,立刻被封为羊同王,北藏郡王,开府仪同三司,由其母羊同长公主卓木拉日,还有右千牛卫中郎将李孝逸,鸿胪寺少卿相里玄奖护送返回羊同。
同时以左屯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羊同国相,统帅羊同内外事宜。
李承乾不告诉李山他是他的儿子,原因就在于李承乾需要苏定方在攻伐吐蕃的期间,以整个羊同的国力作为后盾。
等到战事结束以后,羊同的政权和治权会还给李山,但是兵权会归入大唐的体系当中。
李山身为羊同王,北藏郡王,他离京时,李承乾刻意让李象出城至春明门外相送,以示郑重。
李象虽然看到李山的样貌有些面熟,但也没有多想,毕竟李山的父亲虽然是羊同王子冈仁波齐,但他的母亲却是实实在在的大唐宗室女,样貌相熟也是正常。
李象此事有更棘手的事情。
半个月到了,皇帝要问政。
……
武德殿,威严庄重。
皇帝坐在御榻之上,左侧诸相,诸尚书,诸寺卿,尽皆在立,右侧诸王恭敬躬身。
太子李象站在大殿中央,身后是太子詹事来济,太子中舍人李延寿,太子舍人苏干,太子舍人王公瑾,太子舍人张昌岭,太子洗马格希元,太子通事舍人崔文远,太子通事舍人范履冰等一众东宫官员。
今日是皇帝问政东宫之时。
皇帝许东宫通过高真行,苏均,狄仁杰等东宫官员在外行事,来接触地方政务,同时反过来以各种策略来治理地方。
从而增强东宫治理地方的能力。
另外,太子监国多年,东宫百官辅政,对天下事亦知之甚多。
特权东宫有。
但是,皇帝问政,又岂会问一般之事。
这半个月以来,东宫一直都在准备,可是即便是怎么准备对于皇帝会问什么,他们还是心中没底。
李象深吸一口气,尽可能平静的拱手道:“父皇,儿臣准备好了。”
李承乾收回目光,点点头道:“你是太子,朕不求你有解决天下事之能,但天下事,你起码需要知道。”
“儿臣明白。”李象轻轻躬身,身后百官同样神色肃然。
“第一个问题。”李承乾抬头,道:“苏均去沈州大半年了,如今辽东秋收已了,朕问你,今日,辽州城中粮价如何?”
“什么?”李象不由得一愣,东宫百官忍不住的轻轻哗然。
他们准备了很多,但也没有想到皇帝会问这个问题,可偏偏就是这个问题,他们一时间给不出答案。
“粮价,民生之本。”李承乾身体微微前倾,看向李象道:“太子,其他的你可以不懂,但粮价你必须懂,一旦粮价涨到了不受控制的地步,不说是满城缺粮,就是整个天下,怕也是到了要动荡易主的时候。”
李象不知道为什么,身体有些莫名的微微颤抖,但他还是认真的拱手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辽州城内今日的粮价你不可能知道,朕要的是你根据这段时间,对辽东诸项事务的了解,推测一个粮价数字出来,十日之前,朕已经让人去辽东,盯着今日的粮价,你的回答只要上下不超过一钱,就算你过。”
如今秋后,长安城的粮价是七文钱一斗,那么辽州城今日的粮价,肯定在七文之下。
一二三四五六七。
太子可以提出任何一个数字。
李象一时间神色沉吟。
李承乾笑笑,说道:“你身后百官那么多,你可以直接去问。”
“是!”李象不知道想些什么,回过神,下意识的微微侧身。
东宫百官一时间想要开口,但……所有人却都不敢轻易开口。
因为这个数字可以是四,也可以是五,甚至可以低于四,高于五,甚至可能是三。
随便说出一个数字,的确可以糊弄过去,也可能碰巧会撞对,但是错了呢?
皇帝会失望,诸王会起心。
皇帝虽然这些年没有动过换太子的想法,但若是太子令人失望,也难免会让皇帝起心的。
大唐的太子,可从来没有从一开始就能够稳稳坐住了。
所以没有谁敢轻易开口。
殿中气氛一时间紧张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