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可是不一定要尝试所有的事情。
我徐国公是什么人啊,我宽厚仁孝、清廉公允,我岂是贪花好色之人?
再说了,常茂跑去秦淮河,别人只会觉得花魁长的好看,以及这小子好色。
我要是跑去秦淮河,那就要沦为花魁炒作的工具了。
年轻英俊、身份又显赫,战功彪炳不说,还是诗词无双的才子。
我这要是对哪个花魁笑了笑,自荐枕席也就算了。主要是担心那些花魁身价陡然?升,很多人也会好奇徐国公看上的花魁是什么样的风情。
这可不行,正经的事情别人不一定在意,但是八卦、桃色传闻就是经久不衰了。
比如说历史上的老四,很多人就记得他惦记着小姨子。
可是现在呢,徐达才一个女儿,二女儿代王妃还没有出生,更别说传说中的小女儿徐妙锦了。
所以马寻严词拒绝了‘邓安民’和‘典茂’的盛情邀请,我妻妾都是贤良淑德而且长的漂亮,我儿子现在活泼可爱,哪能去胡闹呢。
赶走了过于孝顺的便宜外甥们,马寻立刻叫来了赵大勇。
不怪多疑,主要是这忽然声名鹊起的女子,怎么看都是在给他‘量身定制’。
阴谋论一点的来说,难道有人想要用这个女子试探我、甚至是控制我?
赵大勇也郁闷,顶头上司不坐衙,所以他要做好随时赶来徐王府的准备。
看着赵大勇,马寻直接问道,“听闻京城出了个奇女子?”
赵大勇愣了一下,随即汗颜不已,“回徐国公,标下平时不管京城轶事。若是国舅爷有意,下官回去立刻让人问问。”
锦衣卫,那也不是‘无所不知’,这也是有着不同职责的。
监督百官的、收集情报的,冒充商人去草原买些牛筋等货物的。
赵大勇显然不负责京城‘轶事’这领域,所以不知道这些信息也正常。
马寻就说道,“听说是花信之年的寡居女子,会些医术、曾经出过家,还能诗会画的,你去探听一下。”
赵大勇立刻挺起胸口,压低声音说道,“国舅爷放心,标下查到了立刻将人送去清幽小院。”
赵大勇是真的激动,他觉得自己是熬出头了。
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么,算起来在徐国公手底下做事三年多了,可是一直都是公事。好在经过不断的努力,他也得到了认可。
现在这么隐蔽,这么私人的事情,国舅爷不让其他人去办,这就是心腹的证明!
马寻的脸都要黑了,“让你去查,查查这女子的过往,查查她身后可有官宦人家,地主豪强。其他的用不着你操心,查清底细就行!”
赵大勇心里一算,想要给国舅爷办点私事实在太难了。
不办私事,什么时候才能算真正的心腹啊?
小心一点,谨慎的马寻还是不希望出现什么意外。如果只是误会自然最好,就当他自作多情了。
要是真的查出来点什么,那自然也就有事情可做了。
所以继续安心的在家里看书,研究公文,勤于政事的徐国公在努力的办好朝廷的事情。
刘姝宁有些好奇,一边给儿子喂饭一边问道,“邓镇怎么就给赶走了?”
观音奴也好奇的问道,“听说常茂还在门口鬼鬼祟祟的,都给旺财牵出去了。”
果然,还好我没信那两小子,真要是跟着他们出去了,眨眼的工夫就泄密,勋贵人家的基本上都知道。
马寻倒是不需要过于担心后院起火,可是难保就再也摘不下贪花好色的帽子了。
马寻吐槽说道,“那两小子也不知道从哪听说京中有了奇女子,年轻貌美又是寡妇,还会点医术、出过家,说是带我去见见。”
刘姝宁和观音奴都愣了一下,随即也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她们自然是了解马寻的,这就不是什么风流才子。他真的要风流,就不会是一妻一妾了。
就算是现在,不知道多少人还盼着能够将女儿送进徐王府,这才是攀高枝。
就算是李善长那样的,也一直惦记着将侄女,侄孙女送给马寻做妾,也不会觉得辱没门楣。
观音奴好奇问道,“还真有这样的人物啊?也怪不得他俩好奇,真要是有这样的人物,那是得让您先去瞧瞧。”
看看、看看。
只要一听这样的人设,很多人下意识的觉得肯定是马寻的“良配”,这上哪说理去。这拉郎配,也不是这么个拉法。
刘姝宁笑完之后若有所思,“我隐约是听说过这么个人物。”
马寻和观音奴立刻看向刘姝宁,静待下文。
“我若是没记错,这人也算是有些名气。”刘姝宁笑着说道,“说是早些年就居于金陵,说她是女神童。只是前些年没什么消息,没想到这是出家了。”
马寻直接吐槽,“真出家了,现在又回来了?”
刘姝宁则打趣说道,“您不也还俗了吗?最初见您的时候,我爹还说您多半是犯过事了。”
这无话可说了,剃了头的在这个年代不是和尚就是犯过事,所以刘伯温的评价也没问题。
观音奴则好奇问道,“老爷,当年真就没人看上您?”
马寻顿时得意洋洋了,“怎么可能!我那会儿虽然瘦了点、黑了点,但是样貌还是不错。我瞧不上没见识的丫头,瞧不上一些普通的人家。”
刘姝宁则对观音说道,“姐此前派人查过,都是拉他去当赘婿的,说什么都不答应。要不就是有些缺陷的,这才跑去庙里剃了头。”
马寻黑着脸,自吹自擂这么快就被掀老底,面子上过不去。
这也不能怪其他人,马寻对于过往的一些经历不太爱说。但是朱元璋和马秀英不知道派人调查过多少次,怎么有些事情还给刘姝宁说了呢!
自认为吃饱的马祖佑直接抓帽子,“宝。”
剃头,这也是马祖佑的‘心理阴影’,好在孩子忘性大,对新发型也早就接受了。
如果有人夸的话,那还得意洋洋的摇头晃脑展示着自己的可爱。
抱起来胖儿子,马寻问道,“你姑父教你什么?”
马祖佑仔细想了想,“阿米。”
这孩子绝对不能去寺庙,马寻也觉得得去告状了,马家的嫡长子,皇帝没事教他喊佛号,这叫什么事!
这事情马寻是没办法,也有人能去找皇帝的麻烦!
有这样想法的不只是马寻,刘姝宁也有些担忧。
因为马寻这个人不在意繁文缛节,所以在家里可以说说笑笑,就算是开马寻的玩笑都不要紧,他还会跟着一起闹。
但是有些事情不行啊,皇帝都不太乐意有人提起他当沙弥的过往。
马寻那可是正经去了庙里被剃度的,他要不是溜了,那就是正经的出家了,比皇帝的沙弥还要高一级。
马祖佑显然不会意识到他坑了姑父,吃饱就继续玩,玩累了就睡觉。
回到书房的马寻拿起笔,“物理,三大定律这些太早了。我现在没办法研究理论物理,得实用才行。”
这么一想的话化学也是一样,包括数学也都是这么个道理。
现在研究那些理论意义不太大,虽然马寻也知道理论是根基,是关键,可是谁让他本身对那些都不了解呢。
再仔细一想,马寻有些得意,“学院现在还算不错,基础的生理学、化学和物理也算是有点基础。得统合一下,工科这边尤其得抓紧。”
蒸汽机,原理好像是那么回事,但是造不出来。
现代工业的心脏、机器制造业的主要生产品之一的机床,这其实也要看分类。
绞尽脑汁的马寻在考虑着学校的一些院系、学科的设置,也可以说是进一步的去完善、细分。
毕竟从洪武二年的时候开始,马寻就在学院花了不少的精力。
可是现在的学校,也只能算作雏形。甚至在很多人眼里,这就是培养医官的学校,不会过多的认为这是传播学说’的地方。
因为看来看去,也就是太医院的那些人偶尔过去,除了教授一些学识之外,就是一些太医在那边研究医理。
朱?兴冲冲的来了,“舅舅。”
马寻抬起头问道,“书看完了?”
朱?连忙点头说道,“舅舅,书没看完呢。《黄帝内经》我还有很多不解之处,您要不帮我说说?”
从马寻这里拿走了医书,朱?是从来都不还的。不还也就罢了,每次还要带来一个小笔记本,上面都是他的不解之处。
这小子学医的态度太端正了,只要是智商正常的,有朱?这样的钻研、专注的精神,就不可能学的差。
马寻指了指桌子,“放着吧,这几天忙,过些天再给你回复。”
朱?喜笑颜开,他只知道舅舅肯定会为他答疑解惑。
至于马寻也是担心误人子弟,虽然一直在补课,可是也担心教出问题,这毕竟是医生,总不能是我一个外行人就去给人看病下药吧。
算起来我被冠上神医的名声才四年多,得再加上个四年才有机会吧?
所以朱?的这些问题肯定会答,但是得是马寻去太医院一趟才行。
看着小外甥,马寻问道,“你过来有什么事?”
朱?这才记起来正事,“明天郑国公就回京了,父皇和母后让您去郊迎。”
这事情先前就提过,不过现在是该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