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88章紫禁城水深,淹死一个小屁孩还是很容易的(第1/2页)
还是十阿哥第一个跳过去,手指头差点戳在他眼睛里:“你你你,要不要听听你自己说的是什么?有你这样当阿玛的?”
“连咱们这些当叔伯的都知道为孩子争取利益,唯恐小家伙吃了亏去。你这当人家亲老子的不但不帮着争取,还要牺牲孩子利益成全你的大方?”
九阿哥虽然已经早早明确了自己的立场,但不妨碍他瞧不上老四啊!
有机会合理合法地给他添堵,郡王爷当然不肯落于人后。
“就是就是。你高风亮节可以自己不要俸禄,做什么要委屈咱们福襄呢?难道在你眼里,皇阿玛就是那么赏罚不分的人?”
好家伙,被他一说,四阿哥就是不孝加不慈啊。
简直大大的不应该。
八阿哥也跟着摇头,三阿哥轻叹了口气:“老四啊,不是哥说你,你这事儿办得确实不地道。”
“谁说不是呢?”连十二阿哥都勇敢补刀:“咱们公主虽小,这几年的贡献在大清历代公主中却也前无古人,后不一定有来者。”
“她应该,也值得被破例。”
康熙也是讨厌死了这些嘴尖舌快的糟心儿子们,一个个把理由都说了七七八八,害他只能当一个暴力皇阿玛。
一脚踹过去:“混账东西!亏福襄处处想着你,恨不得整天把自己泡在乾清宫造办处,就为了给你造车。结果你呢?”
四阿哥:……
我什么?
我小心翼翼,本本分分。唯恐爱女成为那出头的椽子,秀于林的木,这才按例推托一下。
结果你们爷几个就拿我当踏板,通过挤兑我的方式来讨好我闺女?
但凡问话的不是自家亲老子,四阿哥都能喷他一脸盐汽水。
可偏偏这不仅是亲老子,还是这大清至高无上的皇。
让他挨踢也得恭恭敬敬:“儿子……”
“阿玛没有别的意思呀!”短暂的怔愣之后,小公主迅速把自家阿玛护在了身后:“是福福从小不点儿点儿就被封为和硕格格,然后又和硕公主、固伦公主。”
“人才这么一点点大,已经拥有了只有皇玛法嫡女才能拥有的殊荣。皇玛法对福福,皇恩浩荡,比山高,比海还要深~”
“阿玛就是,就是替福福高兴,也替福福担忧啊!嗯,御史大人怎么说来着?鲜花穿锦绣,嗯,烈火烹油油。看着煊赫极了,却不知繁华过后是衰败。阿玛爱福福,就不想让福福衰败呗~”
[到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紫禁城水深,想要淹没一个小屁孩儿还是很容易的。]
康熙:!!!
小家伙到底是多没有安全感,又多认不清自己在皇祖父跟诸位叔伯们心中的超然地位,还有她对大清的重要性呀?
竟然还要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康熙真的,就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这小家伙看。
但此计甚险,断不可行。
他只好把小家伙抱起来:“你呀你,一天天的都学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有朕在,怎么可能让你衰败?朕的乖乖好孙女啊,不用有任何顾忌。朕在,朕护你一天,朕不在,也必让下一任帝王疼你爱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88章紫禁城水深,淹死一个小屁孩还是很容易的(第2/2页)
帝王大手一挥,俸禄给,专利也给。
连之前的青霉素、黄连素跟压缩饼干等,都得给小公主补上。
原本就富得流油的小公主啊,马上就更加盆满钵满起来。
这下不止四阿哥,连小公主自己都有些担心树大招风了。毕竟财帛动人心,这么多且源源不断的银子,谁瞧了不眼热呢?
就算现任帝王爱她,下任帝王也爱她,下下任呢?
做人嘛,总要学会未雨绸缪。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皇上口谕都已经下了,反悔是不可能反悔的。
现阶段,小公主只能领旨谢恩,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连四阿哥都没有什么更好的法子。
还是乌那希自己灵机一动,想起了某著名奖项,这照葫芦画瓢的心思可就按捺不住了。
她大眼睛眨呀眨:“皇玛法爱福福,福福知道的。可福福就这么一点点大,在宫中被宠着,回府就更被宠着了。您就算给个金山银山,福福也没地儿花去啊。”
“唔,这样,您看这样好不好?福福把每年的钱钱都拿出来,设立一个专门的奖项。奖励这过去的一年里,在文学啦、农业啦、工业呀等等各方面,最最优秀的作品,或者是有最突出贡献的人。”
“直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激励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一起建设美丽大清好不好?”
这话说的,不但康熙愣住,连整个朝堂都为之一静好吗?
良久之后,康熙才问:“你知道这是多大一笔钱吗?”
小公主诚实摇头:“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但知道福福用不上。最多也就是放在库房里吃灰灰,还不如利用起来,让它们为建设美丽大清出一份力呢。”
“推动各行各业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嗯。
小公主认真点头:[就好像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创建的诺贝尔奖一样,分红不止,奖项不停。]
[可惜大清还没有银行,不能像诺贝尔奖一样把本金都存起来,用一年所产出的利息进行发奖。银行不倒,奖项不停。如此……]
[不但能海钓全世界的人才来大清,还能解本公主之忧。让本公主之名跟奖项一起,永远熠熠发光。]
康熙:!!!
所以说,新脑子就是好用么?
这说辞,这想法一出,底下群臣呼啦啦跪了一片。
都说公主大义,前无古人,后也不一定能碰到什么来者。此事若成,所有人等都该用手中笔写尽心中感慨。
然后一篇篇锦绣文章,都发在大清日报上,让世人了解并铭记公主的仁心仁德,公主对各行各业发展与人才的重视。
在溜须拍马这方面,武将自来比不过文臣。
但他们自有其朴素的价值观,不会酸文加醋,他们可以实话实说呀:“公主虽小,这忧国忧民的心思却一点不少。有此公主,诚乃皇上之福,臣等之福,天下百姓之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