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句话落下,在场的人再也忍不住,空气到处都想起了压抑而隐忍的啜泣声。
铁楸扬起,泥土落下,渐渐覆盖了英烈们的身体。
刹那间,空气中的啜泣声更大了。
无数人殷殷叮嘱的声音细碎的响起来。
“安心去吧,放心好了,如果大夏国赢了,我侥幸还能留下一条性命,一定会帮着照看你家里。”
“从此以后,你爹妈就是我的亲爹妈,我会代替你,好好的为二老养老送终的!”
……
入殓仪式完成。
晋三旅很快就要班师去河南了。
一部分的青壮年在见识了晋三旅迎战的事情之后,纷纷报名参军。
从前,想到要参军,百姓们是避之无恐不及,因为深知这些军阀的真面目。
他们拿着钱不办人事,尸位素餐。
谁乐意拿着娃的生命去冒险啊,谁不希望尽享天伦之乐?
可是在看过晋三旅和筱冢义男的战役之后,百姓们被深深的震动了,被深深的鼓舞了。
原来还真的有军阀能够在抗倭战争中胜利!
原来他们的安宁是靠着这些热血的年轻生命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年轻的生命一批批的倒下,所有的人都震动了!
不少人这样叮嘱自家的娃。
“去参军吧,跟着亲少帅长本事哩,别的不说你打几个日本鬼子不成问题,只要打一个就回本了,就替咱们家冤死的亲人报仇了!”
“二娃子啊,不要怕死,咱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终都是要死的,可是你要是在打鬼子的时候死了,那就是咱们老王家的荣耀,爹高低要族长给你单开一页族谱,把你的光荣事迹都宣扬给子孙后代哩!”
“后代的事情你也不必担心,把你二侄子过继到你的房里,专门给你传宗接代,你就安心的去吧,家里的一切爹娘都给你安排妥了!”
“二娃子,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切记要以保证自己的性命为前提,要是实在保全不了自己性命了,那就多杀几个鬼子回本!”
“听着了吗?”老太太干枯的手抚上了二娃子的头发,不住的在上面摩挲着。
一双颤动着晶莹泪花的眸子定定的凝望着这张脸。
“二娃子,你长大了,去闯荡出一片自己的天吧!”
“你大哥就是参军死的,可是他死的不值得,生生是被耽误死的,可是你不一样,你能参加秦少帅的军队,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好机会呀!”
“好好把握!”
二娃子唇瓣翕动,热泪在眼眶里滚动,喉咙却像是被棉花塞住,半晌也吐不出半个字。
最终只是像小时候一样,紧紧地,紧紧地,抱住了自家老娘。
镜头拉远。
无数的生离死别正在上演。
“珍重。”
“保重!”
“与君一别,再见有期!”
“别走,别走,让我再和你多呆会,一刻钟,不,一分钟,哪怕多几秒钟。”
时间太长,在拉长的宇宙长河里面,仿佛用无穷尽。
时间又太短,人和人的缘分始终有消失的时候。
而有些人,一旦在眼前消失,很有可能就是一辈子。
这一面可能是最后一面,再见之日阴阳永隔。
大夏国的百姓原本不该深陷炼狱,经受这些水深火热。
可局势不由人。
如果这一代的大夏国子民不承受这些生离死别,难道要子孙后代都沦陷在倭寇的统治之下?
邢兴文最是看不得这种场景,别开了脸庞,猛地上了马鞍,手中的鞭子高高扬起,轻夹马肚子,催促,“少帅,该启程了!”
在百姓们的挽留下,他们已经延误太久时间了。
秦砺之收回目光,长腿跨上骏马,“启程!”
张副官附和着,拉长了声音,“启程了————”
浩浩荡荡的军队启程了。
夏二娃赫然在列,他入伍的时候不但带上了几个当土匪的兄弟,还捐赠了不少的枪杆子。
此刻他也上了大卡车,正对着媳妇秀琴叮嘱。
“秀琴,好好的照看孩子长大。我走了!”
秀琴喉咙已经被层层不穷的哽咽堵住了。
她小碎步的上前,手不断地对着夏二娃摇晃。
一双通红的眼睛,在大卡车启动的那一刻,倏然的坠下了一串泪。
“夏二娃,我等着你,无论你在哪里,始终要记得,回家!”
“我和孩子永远都在家里等你!”
夏二娃的手指死死的掐住了卡车的围栏。
自小孤苦无依,这才为了生计落草为寇,要说他这动荡的一生,实在是太苦了。
比那寒风中的小白菜还要苦,可是他也足够的幸运,在山上认识了过命交情的兄弟,后来还被老丈人招安,给他许配了那么好的媳妇。
秀琴和孩子是他这辈子唯一的亲人,唯一的牵挂了。
如果可能……如果可能他只想当个没出息的男人,老婆孩子热炕头,随便一过就是一辈子。
可……
夏二娃仰着头,在眼角灼烧的滚烫热意中,看着悠悠飘过的白云,许久才哽着喉头说了句。
“今儿这天真蓝呀!”
*
河南倭军营地。
筱冢义男在经过修养之后,缓缓再病床上掀开眼睛。
脖颈处的剧痛几乎要让他呻吟出声,更别提那病号服下那密密麻麻的针扎般的刺痛。
这段时间他都不知道是怎么挣扎出来的,因为倭寇的身份,不敢走大路,只能是从荒芜的野地里面走,一路上荆棘丛生,刮破了脸,刮褴褛了衣服,刮伤了皮肤,可是他没时间喊疼。
一旦延误了军机,那他们大倭帝国就完了!
而且日日焚在心头的仇恨之火越来越烈。
他捏着拳头,咬着牙,发誓一定要给秦砺之一个教训!
秦砺之,晋三旅,你们死定了!
*
与此同时,韩志刚指派来的一支队伍已经悄悄的潜到了河南境内。
他们不敢深入河南腹地,毕竟河南境内现在成千成万的百姓们正深陷在饥荒之中。
而他们带着的粮食一旦暴露,就等于小儿持金过闹市,他们可万万不敢冒这个险。
所以他们估摸着晋三旅的行程,在晋三旅踏入河南境内的信阳就跟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