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78章众筹风波(5000+)
“我们公司准备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全球导航系统!”李松又开口说道。
马胜利听到这话瞪大了眼睛,因为上次李松说要搞航天的事情,所以马胜利恶补了一些知识。
知道全球导航系统是个什么东西!
那是全球最顶尖的科技,老美在一九六四年开始搞这个玩意儿,每年投入了海量的经费以及资金,到现在误差大的也让人头皮发麻。
而北边的邻居在七六年才开始建造,到现在还没开始发射。
而眼前这个年轻人居然说要建立全球导航系统。
别的国家都是以全国之力来建立这一套系统。
但是马胜利又觉得李松不像是说假话。
因为就在几个月之前,李松说要乘坐私人飞机,这才多久,私人飞机就开始地面测试。
“李先生的意思,你要做的是全球导航卫星?是整个世界最先进的技术?”马胜利就差直接问,这是抄的?
“不单单是导航卫星,还有通讯卫星。”
“卫星电视!”
“气象卫星!”李松开口说道。
“气象卫星?”马胜利听到后面气象卫星几个字,感觉有点疑惑。
“就是卫星可以拍到地面上,什么情况,比如某个地方干旱或者某个地方洪水。”
“还可以拍摄云层的图像,比如台风在太平洋开始生成,就可以对台风进行连续追踪,来计算台风的轨迹,预测台风登陆的地方。”李松简单的介绍。
马胜利听到这话点点头。不过马胜利想到了另外一个用处,既然可以拍摄云层,那么也可以拍摄地面建筑物。
“我会如实把相关情况上报!”马胜利只能按照流程上报。
“嗯!”
“谈妥之后我就拿一些技术,主要就是火箭,还有卫星的一些技术!”李松当然知道马胜利没有什么权限。
李松也知道马胜利惊讶的原因,那就是现在导航卫星还有气象卫星代表的技术水平太高了!
对于二零八零年来说,想要设计一九八零的卫星,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就太简单了。
李松大概了解了一下,在整个卫星当中,制造成本与研发成本,基本上都是百分之五左右,发射占据百分之二,地面设备占据百分之五十,运营占据百分之三十多。
在整个卫星的运营的整个体系中,李松的技术成本都很低。
基本上要比国外节约一半的费用。
而且航天是真正的人类文明皇冠上的明珠。
让人类真正的脱离了地球,进入了宇宙。
这方面的难度可以参考几十年后整个世界有几个国家能够发射火箭。
有些发达国家接二连三的发射火箭都失败了。
不李松本身的立场就是这些技术,现在交给某些国家他也实现不了。
也就是把图纸还有技术放在这些国家面前,他们也只能干瞪眼!
别忘了咱们国家航天的基础是谁建立起来的。
正是因为有老一辈的这些专家成为我们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我们的航天事业才会在后面越来越好。
其他国家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才。
也就是说李松要搞航天技术,只有内地这一个选择。
但是内地要搞航天技术,不一定需要李松一步一步往前走也能达到。
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主要是基础太薄弱了,无论是人才还是从经济上都太薄弱了。
如果我们国家的经济有同时期阿美的五分之一,那么我们在航天领域的成就恐怕会比同时期更高!
当然到了八十年代,我们新一代的航天人已经算是成长起来了。
李松拿出来的技术只是在这些航天人研究的技术上进行加速而已!
内地现在还有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那就是缺钱。
航天这个东西,那是真正烧钱的玩意儿。
成功也就罢了,如果失败的话,那就代表着你前期的所有投入都打了水漂。
它这个的成功只有零跟百分之百。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后来发展航天的速度慢。
因为一旦失败,要从失败中找原因,这个就很难,火箭是整个体系性的东西。
有可能你找到的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导致这次真正失败的原因,当你以为你解决这个问题,然后重新来发射,然后依然会失败。
李松现在就是有钱有技术没人,内地现在有人有能力制造火箭还有卫星,所以双方就形成一个互补的条件。
因为作为一个国家的管理者来说,要把手里的钱用到最有用的地方。
而且航天技术也并不是说单纯砸钱就能完成的。
各种试验都需要一步一步的来,一步一步的记录各种数据,然后优化。
而每一次试验都代表着一次经费的燃烧。
所以在八十年代国际局势微妙的情况下,国家的管理者把目光转向了经济建设。
目的就是为了让整个国家的人吃饱饭。
这个看似最简单的要求,哪怕在一百年之后,还有很多国家没有实现。
有人说智能系统?
对于那些不发达国家来说,一个机器人的价格可以雇多少人?
而且智能化的时代,必然会导致所有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成功的国家转移。
其他国家只能沦为商品的倾销地以及原材料的供应地。
而原材料与商品之间有差价,这就会导致这个国家单纯的原材料供应无法满足商品的价格!
这就会导致这个国家会越来越穷。
马胜利又去汇报工作去了,李松也没有得消息,第二天一早直飞长安。
长安这边下雪了,李松看到道路上有不少人在铲雪!
“以后咱们的汽车制造出来就好了。”李松坐的是进口的福特汽车!
这辆车以前在羊城那边,现在被送到了这边。
而且这次李松下了飞机之后,前面有212吉普开路!
李松到飞机制造厂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了,机场跑道已经被铲出来了。
“多亏了有军区他们的人,每次下大雪,他们都来很多人铲雪!”
“主要是防冰冻系统,现在用着不划算。”马总工看到李松的第一时间就解释。
机场跑道有防冰冻系统,主要就是喷洒盐水。
这些盐水会被收集起来,然后循环使用,当然在使用的过程中会过滤蒸发,因为盐水里面有雪水会让盐水的比例降低。
“嗯,辛苦了!”李松点点头,事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地面测试情况十分优秀!”
“预计在春节就可以进行飞行试验。”
“国内的特殊适航证已经拿到了!”
“如果顺利的话,再有四个月时间,这款飞机就定型了!”马工汇报了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
“嗯!”
“我这边有发动机的技术以及图纸,咱们厂里能不能制造?”李松开口问道。
马工推了推眼镜:“涡轴发动机?”
“这个没问题!”
“只要有技术有资料,成立一个技术攻关小组就是了!”
“明年开始咱们就试验制造大涵道比发动机。”
“对于中远程客机,我唯一担心的就是飞机大梁还有起落架这些零部件的制造。”
“其他方面并不担心!”
“发动机制造车间的设备安装调试已经完成,很快就可以进行试验生产。”
看到马工推眼镜,李松把以前想到的又忘记了,那就是光学领域!
于是赶紧在二手平台下一个悬赏,就是光学镜头,还有镀膜,这也在智能时代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智能时代,很多需要图像采集。
“这个你不必担心!”李松也不知道万吨水压机多久能够建成,估计也要不了多久。
因为这个东西上级部门比自己还着急。
超大型钢铁厂,超大型化工厂,超大型的水电,火电,还有核电,盾构机,以及火车内燃机车!
飞机的核心零部件,不单单是战斗机,还有民用飞机都需要用到这个设备。
各行各业都等着这个国之重器,所以李松根本不去催。
国内钢铁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就受制于外国。
主要就是设备,还有技术方面的问题。
而且国外的设备到国内之后水土不服。
又让国外的财团发现了其中的原因,那就是国内的钢铁杂质多。
所以国外的财团又开始布局海外优质铁矿石原料。
到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钢铁产业不但在技术上要被人敲骨吸髓,还要在原材料上受制于人!
因为用国内的原材料,用它的设备技术就无法生产出合格的钢铁,只能用进口的材料。
这其中小本子的新日铁,赚的是最多的。
一边卖技术一边卖设备,还一边在原材料产地投资。
也就是说内地建一个钢铁厂,他在这个钢铁厂身上要赚三份钱。
这个时期国内这些核心设备之所以没办法自己制造,就是因为缺少这样的国之重器!
哪怕你自己设计出来了,没有这样的国之重器,也没办法把设备制造出来,只有去买他的整套设备!
因为你单买他的核心设备,一方面他不卖,另外一方面就是你买核心设备,他不提供技术支持。
小本子在冶炼行业,本来就比内地发展的要早。
在二战的时候,小本子就能制造万吨级别的战列舰。
然后在二战之后,又因为半岛以及制衡肥熊,阿美转移了很多的技术装备。
因为那个时候阿美国内的钢铁产量已经过剩。
更别说阿美还从三德子那边抢了不少东西。
所以就把一些设备还有技术全部转移到小本子。
这也是二战之后小本子能够快速崛起的原因。
“嗯!”马工听到李松这样说,就没多问了。
“那我下次就把资料带过来!”李松准备下次就把直升机相关的技术带过来。
“好!”然后李松就在塔台上,看着星辉公务机进行地面测试。
李松不知道的事,他在港岛的一番讲话,在欧美国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引起轰动的就是李松说的众筹。
至于李松能够制造小型喷气式客机,还有弯弯封杀李松的事情,对于欧美国家这些民众而言,那都不算事。
因为欧美这些人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周围的情况,至于远东那边,那是属于边角料!
他们不会太关心边角料地带发生的事情。
李松承诺众筹制造螺旋桨小型飞机,价格只要现在市场售价的一半。
因为李松是委托采访自己的记者,进行众筹活动。
所以阿美这边的观众看到之后,就纷纷的打这个记者所在的公司的电话,咨询众筹的事情。
根据后世一些统计,阿美以及北边的枫叶国的私人飞机的保有量超过两万架。
这里面有超过百分之九十,都是螺旋桨小型飞机。
因为阿美很多大农场都会购买这种小型飞机,用来播种施肥,或者打农药又或者是打野猪!
另外阿梅很多农场距离城市较远如果开车的话,会很浪费时间,所以部分农场主会买小型飞机通勤。
另外还有就是牧场主,牧场主放牧主要是用私人飞机,牧场组的私人飞机包括两种,一种是螺旋桨固定翼飞机,另外就是小型直升机!
至于说北边枫叶国,很多地方完全就只能靠这种小型飞机,因为那边根本没办法修路。
从这一点上来说,就知道阿美对于小型飞机的需求。
现在一架小型飞机只要两万美元,市场价格的一半。
所以那些有计划买飞机的,肯定要打电话问问。
毕竟要便宜一半的价格。
而且这个还不是最终的价格,众筹的数量越多,成本越低。
根据这家电视台的报道,他们在一天之内接到了一千二百个咨询电话,并且还有更多的咨询电话打进来。
阿美这边的小型飞机制造商就着急了,就纷纷的在报纸上发文,然后在电视台上找专家来吹水!
反正就是说这件事情不可能,还有就是说李松说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噱头。
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想试一试。
因为众筹条件说的很明白,那就是先登记,如果有一百个人众筹的话,对方才制造样机!
样机制造出来验收合格之后才会继续批量化的制造。
也就是说在这架飞机被验收之前,所有人只是需要简单登个记而已。
并不需要大家付出一美分。
这名记者所在的电视台明显发现了,这就是一个新闻爆点,于是要求这名记者重新与李松沟通重申众筹的条件,并且最好要有文字性的东西。
当然顺便采访李松,然后自家电视台进行一个独家报道!
这名记者就赶紧联系百盛公司!
百盛公司只能联系宝马公司!
然后宝马公司联系马胜利,最终通过周科长联系到李松。
本来李松第二天是要去沪上的,没想到出了这样一档子事情所以只有回羊城。
回到宝马公司,李松就给田家辉打电话!
“老板,Cbs电视台的记者想对你做一个专访,根据他说的,现在众筹飞机已经有四千多个咨询电话了。”
“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想继续了解情况以及文字性的东西!”田家辉接到李松的电话之后,赶紧的汇报情况。
“四千多个咨询电话?”李松听到这话很好奇,有这么多吗?
“是的,据说包括阿美,北边的枫叶国以及南边的墨西哥!”
“根据这个记者说的,这两个国家对于私人飞机的需求量也不少!”
“另外据说南美那边对于私人飞机的需求量也很高,因为他们那边热带雨林环境。”
“枫叶国那边,因为大部分都是冻土的原因,再加上地广人稀,所以那边私人飞机的用途也很多,不过那边有一部分是水陆两用飞机,这名记者建议也可以做这种!”
“南美东边是热带雨林环境,西边是高山环境,据说很多地方只有飞机能够来往。”田家辉也找这个记者了解了一下。
“我这边先计划计划,晚上再给你电话!”李松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次机会。
什么机会!
当然是展示自己庞大工业制造能力的机会。
“马先生,Cbs电视台的记者想来采访我,我想让这位记者来羊城看看,看看我们工厂制造的摩托车,舷外机。”李松就找到了马胜利,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
“我马上向上级汇报!”马胜利赶紧就去汇报这件事情。
至于说螺旋桨小型飞机的制造技术,李松并不着急,因为这种飞机在二手平台的设计难度更低。
可以采用星型活塞发动机,也可以采用v型活塞发动机,也可以采用对置水平发动机,还可以采用直列活塞发动机。
主要是根据飞机的用途,还有大小来确定。
“啊?”马胜利来汇报工作的时候,工作组的领导听到之后也很惊讶。
李松的采访内容大家都知道,本来以为李松说弯弯那些话会,会在欧美引起一些事情。
没想到李松随口说的一个众筹的事情反而迎来了后续!
而且四千多个咨询电话有百分之八十都有众筹意愿,也就是说有三千多人。
“这个要先问问李松他那边的计划吧?”
“不过记者来采访,这个我们要上报。”
“主要是这些记者采访的内容,咱们要是审核的话,他们有意见,要是不审核的话,又怕他们胡乱剪辑。”工作组的领导开口说道。
“那我马上回去问问!”马胜利点点头,赶紧的回去问李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