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34章召见辽东诸将(第1/2页)
一连数日,天子驻跸辽阳,这座边陲重镇顿时成为辽东乃至整个大明的焦点。
城中气象为之一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期待、敬畏与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息。
朱由校带来的由精通钱粮、刑名、军务的系统文官组成的秘书班子,在行宫内迅速运转起来。他们开始全面接收、核查辽东都司积压的文书、账册,清点府库钱粮、军械储备。
辽东的军政体系,第一次如此彻底地暴露在皇帝的目光之下。其效率之高、核查之严,令久镇辽东、深知其中积弊的熊廷弼、周应春等地方大员暗自心惊,更深刻体会到这位年轻天子整顿乾坤、强化集权的坚定决心。
朱由校也没有深居行宫,每日都在辽东巡抚熊廷弼、北伐副帅韩雄飞的陪同下,轻车简从,前往驻扎在辽阳城外各营的军队驻地。
他走入营房、查验伙食,与士卒并肩而坐,倾听戍边之苦与对建奴之恨;细询军情,研判敌我之势;甚至亲手试射新式火铳。
皇帝陛下亲临军营,与士卒同甘共苦的消息,如同燎原之火,瞬间传遍全军!所到之处,将士们无不热泪盈眶,山呼万岁,声震云霄,士气高涨到顶点!
朱由校本来就有御驾亲征辽东的想法,所以早在沈阳之战后,就派遣锦衣卫和系统文官携大胜之势,在黄梓伦三千龙骧军以及原本驻防沈阳的四千多重甲铁骑的森然护卫下大力整顿辽东军屯,辽军将士早对天子充满忠诚与好奇。
加之军功授田诏书下达半年以来,辽东将士们摩拳擦掌,日夜苦练,只待开春凭手中刀枪砍下建奴人头,为子孙后代博取一份安身立命的田产家业!
如今,皇帝陛下亲率三十万装备精良、士气如虹的精锐之师北伐,辽东的将士们可都是在战场上摸爬打滚过来的,亲眼目睹了这支威武之师的军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此战必胜!
辽东将领们更是亲眼见证了这位年轻天子如何深得军心、手握强兵,其威势之盛,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一个真正掌握着帝国最强武装力量、口含天宪、金口玉言的帝王!
在这种碾压的力量下,任何地方势力、任何积弊陋规,在这绝对的力量面前,都将被碾得粉碎。
朱由校的军营之行,更深藏着抚慰辽东民心的深意。辽东这片土地饱受矿监税使高淮的残酷盘剥和李成梁家族势力的长期坐大,导致辽民对朝廷的敌意深入骨髓。
然而自去年以来,通过朱由校的军功授田的新政、大量粮食物资的供给,以及周应春这位“辽东大管家”的务实治理以及大量系统官员的融入,辽东局势已趋于稳定。
皇帝亲临军营、体恤士卒的亲民形象,无疑像一股暖流,进一步消融着辽民心头的寒冰,重塑着朝廷在辽东摇摇欲坠的威信。
这一日,朱由校结束军营巡查,带着孙承宗、熊廷弼、周应春、韩雄飞、孙武强等核心将领一同返回行宫。
辽阳三月的寒风卷着沙尘,吹过行宫前的广场。今日,正是皇帝召见辽东诸将之日。
广场上,游击将军以上的武官们早已按品级肃立等候。这些平日里在沙场上叱咤风云的将领们,此刻却难掩紧张之情。
依照礼制,众人早已解下佩剑,此刻只能不时整理着衣甲,有人反复擦拭着额间的细汗,还有人下意识地摩挲着原本佩剑的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4章召见辽东诸将(第2/2页)
几位相熟的将领偶尔交换眼神,却都欲言又止。在这天子驾前的关键时刻,谁也不敢轻易表露心迹。众人心中暗自揣测:陛下此次突然召见,虽看似是例行垂询,但总觉得另有深意。
有人想起近日军中整顿的风声,有人联想到皇帝近日巡查军营的细节,不由得更加忐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状的压抑,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几分。
忽然,行宫大门缓缓开启,内侍刘若愚一声高亢悠长的唱报划破寂静:“陛下有旨!宣辽东诸将觐见——!“
殿门缓缓开启,众将精神一振,立即整饬衣甲,按品级次序鱼贯而入。
行宫大殿内烛火通明,映照得文武官员的朝服与甲胄熠熠生辉。众将行至御前,分列两班,齐整撩袍跪地,叩首高呼: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洪亮的声音在深邃的大殿中回荡。
朱由校端坐于主位,目光缓缓扫过殿下每一位将领的脸庞,片刻后,才沉稳开口道:
“众卿平身。”
朱由校端坐于主位,目光缓缓扫过殿内每一位将领的面庞。他声音沉稳有力,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臣等参见陛下”众将齐声高呼,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都起来吧!”
“自萨尔浒之败以来,辽东大地,烽火连年,生灵涂炭!”朱由校的声音带着沉重,
“然,大厦将倾,赖有忠良!在座诸位,或坚守孤城,或浴血奋战,或运筹帷幄,为我大明守住了这辽东门户!此等功绩,朕,铭记于心!”
他目光转向前排的两位重臣:“宁远侯守沈阳,孤城血战,力挫奴酋凶焰!靖虏伯贺世贤于沈阳城下,身先士卒,斩将夺旗,大破敌军!此皆我大明忠勇之楷模!朝廷,朕,绝不吝封赏!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乃国法军规!”
“谢陛下隆恩!”熊廷弼、贺世贤及众将齐声躬身,语气中难掩激动。皇帝亲口肯定他们的付出,这份认可,比任何赏赐都更令人振奋。
朱由校微微抬手,示意众将平身,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今日召见诸位,非为训示。都是沙场浴血的汉子,不必拘泥于繁文缛节。朕呢,今天想听听诸位的心声,也想与诸位,说说心里话。”
这番话,如同春风拂过冰面。殿内原本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
许多将领紧绷的肩头微微放松,脸上露出些许亲近之意。陛下看重他们这些武人,将他们视为可以交心的袍泽!这份信任,让他们心头一暖。
朱由校稍微一顿,却是将矛头直接对准辽东问题的本质。
“辽东积弊深重,朕亦洞若观火,军户逃亡,卫所空虚,兵员不足额;膏腴军屯之地,被豪强侵吞,将士无田可耕;更有甚者……”他目光陡然锐利,如同实质的刀锋般扫过几位将领略显不安、甚至有些躲闪的脸,
“喝兵血!克扣粮饷!致使前线士卒饥寒交迫,骨瘦如柴,甲胄不全,兵器朽坏!此等羸弱之兵,何以御敌?何以卫国?此乃自毁长城!”
殿内瞬间一片死寂,落针可闻!几位被目光扫过的将领,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双腿微微发颤。
其余将领也无不凛然,屏住了呼吸,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