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 第 1 章

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1第1章(第1/2页)
    《食明》
    /春溪笛晓
    /2025年6月19日
    /首发于晋江文学城
    公元1567年是挺热闹的年份,这时候的意大利水手已经热衷于穿着水手裤满世界跑,葡萄牙人正以方便贸易为由长期租借澳门,而大明王朝也即将解除颁布了一百余年的海贸禁令。
    嘉靖末,谭纶、戚继光、俞大遒平海大捷,东南沿海一带倭患初平,迎来了难得的安宁。
    朝廷趁着隆庆改元这样的好机会,商议着开海禁恢复停滞已久的海上贸易。花了那么多军费荡平海寇,总得给朝廷回回血吧?
    只不过这一桩被称为“隆庆开海”的佳事,最后也不知道到底肥了谁的腰包。
    幸而这样的家国大事跟顾闲关系不大,不需要他去操心。
    顾闲,人如其名,顾家一闲人。
    他今年才十三四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个头一天赛一天高,胃口也一天比一天大,偏他嘴巴还叼,每顿都要吃肉,吃白面,反正得吃好的。
    顾闲爹娘一寻思,这么吃下去不是事。
    要知道人们常说“吃喝嫖赌败家玩意”,吃喝都排在嫖赌前面了,你说能吃是小事吗?一点都不小!
    当发现家里已经没几个铜板后,顾闲爹娘在被窝里合计了一整晚,想出个损招——
    叫顾闲去京师投奔女婿。
    说是女婿,其实他们女儿已经不在世了,生下个孩子还没学会说话呢,人就没了,唉,真是个没福的。
    说起这女婿张居正,那出息可就大了,人家从小被称为“江陵神童”,十二岁考了秀才,十六岁当了举人。听说最近还升官了,成了阁老,四十出头的阁老!
    若不是当初三房那边从中牵线,这桩姻缘哪里落得到他们家头上?
    提及当初那桩好姻缘,夫妻俩又齐齐叹了口气。
    唉,可惜女儿是个没福的,真叫人伤心。
    若非这两年年景不太好,家里实在养不起这么个小子,顾家爹妈也不至于出此下策。
    女儿都不在了,还让小舅子去打秋风像什么样?
    要知道这些年来女婿张居正一直没有忘记他们,年节都会派人送些节礼过来慰问。
    女婿人品这么好,他们送那么个能吃的娃去京师打秋风,实在是有点不要脸了!
    但他们也不全是因为被顾闲吃怕了,这不是想着让孩子去沾点神童的文气,争取日后也能考个功名吗?
    都十三四岁的人了,哪能整天只惦记着吃吃喝喝!
    怀揣着这种想法,顾家爹娘把顾闲送上了船,殷殷叮嘱他到了京师要听姐夫的话,千万莫要给姐夫惹祸。
    顾闲面上一一应了,心里却早就乐开花。
    京师那可是天子脚下,天南海北的货物汇聚其中,好吃的自然也多不胜数,顾闲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
    顾闲别过父母,乘船一路北上。
    他是去过京师的,只不过不是这个时代的京师。
    那时候他也馋,家里把他塞给一个当大厨的远房亲戚做学徒,一当就是好几年。
    跟着那位远房亲戚,顾闲不仅学了一手好厨艺,还在各种聚会上听了许多关于时局的讨论,倒是真叫他了解了他们生活在一个多么动荡不安的时代。
    有的大人见他好奇地旁听,还会笑着说什么“我来考考你”。
    顾闲来者不拒,全都积极回答。
    谁都喜欢一教就会的小孩,顾闲就那么从识字算数学到天文地理,什么都懂那么一点。
    包括他那位便宜姐夫张居正的光辉人生,他都在一位老先生口中了解了不少。
    这可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大改革家。
    他主政的十年间针对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种种弊端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变革,整个朝廷在他的主导之下一扫嘉靖年间的颓态高速运转起来。
    可惜这场改革最后没能逃过人死政息的厄运。
    在张居正去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位大明首辅的风评都不算好。
    毕竟皇帝带头要扣他罪名,那当然是什么恶劣事迹都往他身上安。
    直至明末风雨飘摇,张居正才终于得以恢复名誉。到了清末,梁启超更是对他这位改革家大力赞誉,直夸他为“有明一代惟一的大政治家”。
    这约莫就是所谓的“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臣”。
    既然扣罪名的事是张居正死后才发生的,顾闲觉得自己走这一趟很有必要。
    现在张居正才四十多岁,距离他病故还早得很,他可以悉心投喂这位便宜姐夫,争取让张居正多活个十几二十年,为大明改革事业奉献终身!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顾闲抓住四月天的尾巴来到了京师朝阳门外。
    他背上背着一口锅,左手提着父母准备的特产,右手提着自己买的肥美漕运鸭,好奇地在繁华热闹的街道上左顾右盼。
    顾闲在富庶的江南长大,倒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穷小子,不过看着这既熟悉又陌生的街景心里还是感慨万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第1章(第2/2页)
    不必旁人指路,他都知道往前走一段路是东四牌楼,是个竖着四个大牌楼的十字路口。
    南牌楼上写着“明照坊”三个大字,顾闲这次的目的地就是那儿。
    今年张居正在老师徐阶的推举下顺利入阁,终于有资格在门上挂个“府”字了,自是趁机置换了一处稍微大点的宅院。
    早在置办好新宅时,张居正就给二老去了封信,告知他们新的住址,表示以后写信可以改送到这里。
    不得不说,这样的张居正比清末以及民国学者们吹嘘的完美改革者要鲜活许多,至少顾闲读到这封信时就有点感动。
    发妻都去世十几年了,还能在更换住宅时第一时间告知岳父岳母,实在是个念旧情的人。
    顾闲手里有张府地址,一点都不急着登门找人。他挥别了送他来京师的同乡,在路边好奇地看人家做白水杂碎。
    这是很普通的一道平民小吃,顾名思义就是把猪肠、猪肺、猪肝、猪心等等一锅炖了。
    这些猪下水得经过特殊处理才好吃,像这个店家就用草木灰烧出来的碱水认真搓洗着猪肠,老练的手法引得顾闲津津有味看了半天。
    他还很自来熟地跟人家唠嗑起来:“您不怕别人把你的手艺学了去吗?”
    那摊主笑呵呵地说:“怕什么,别人就算学了去,也没我做的这么干净好吃。”
    别的不说,光是这个灰水就是第一道门槛,别人做的都没他做的好用!
    顾闲一听摊主这么自信,兴趣更浓了。他麻溜说道:“那我可得尝尝了。”
    摊主笑着努努嘴,示意他看向灶上那冒着热气的大锅:“喏,那里有一锅快炖好的,你再等一会就能吃上了。”
    顾闲放下手里的东西拉了张板凳坐下,边和摊主闲聊边等着白水杂碎出锅。
    京师的天气不知怎么回事,快五月了还冷得很,尤其是临近傍晚,顾闲一个南直隶人觉得此时此刻很需要吃点热乎乎的东西暖和暖和。
    等第一口白水杂碎下肚,顾闲就知道摊主确实很有自信的资本。
    杂碎吃的就是个“杂”字,每种内脏都有不同的口感,每一口都有不一样的滋味——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杂”得好吃。
    眼前这碗白水杂碎就非常美味!
    顾闲飞快吃完一整碗白水杂碎,热情地夸赞起摊主的手艺来,同时用行动和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喜爱。
    就这么成功收获了自己在京师的第一位朋友。
    眼看太阳都快下山了,顾闲才想起自己还得去投奔便宜姐夫,赶忙收拾收拾直奔张府。他紧赶慢赶,正好赶在张居正回府前抵达人家大门口。
    顾闲刚放下东西准备敲门呢,就看到个中年文官从另一边走来。那人蓄着长须,眉目俊逸,只是气质有些冷峻,隐隐已有了不怒自威的气势。
    很符合爹娘给他讲的便宜姐夫长相!
    眼瞅着对方确实是往张府这边走的,顾闲两眼一亮。他背着锅跑到对方面前,有点紧张地搓了搓手,朝张居正自我介绍:“姐夫,我是你失散多年的小舅子,这次特地来京城看看咱外甥……”
    张居正:?!
    让儿子跑女婿家蹭吃蹭喝这种事,顾家爹娘压根不好意思说出口,竟是没给张居正捎个信。
    以至于平时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张居正都有点儿措手不及。
    不是,你怎么跑京师来了?
    还有你背上那圆溜溜的铁锅是怎么回事?!
    张居正当然知道顾闲这个小舅子。
    妻子去世那年岳母得到消息后受刺激昏厥过去,找大夫一看才知晓怀了个小子。当时岳母年纪也不算小了,差点就没保住这孩子。
    等小舅子出生后岳父给他取了个“闲”字为名,盼着他往后能当个富贵闲人,别有那么多坎坷。
    这些都是张居正从信里知道的。
    这些年他忙于仕途,一直没机会亲自去看望岳父岳母,自然也没见过这位比自己小了二十多岁的小舅子。
    不管怎么样,顾闲到底算是自家孩子的舅舅,张居正向来不苟言笑的脸上都多了几分和煦:“原来是闲哥儿,进屋再说吧。”
    顾闲欢喜地拎起地上两麻袋,边跟在张居正身后往里走边跟他介绍麻袋里装的是什么。
    特别是那只从麻袋里探出个脑袋来透气的大白鸭。
    “这可是吃漕运粮米长大的肥鸭,听说是专供京师大酒楼做烤鸭用的,我软磨硬泡才匀我一只。要是不好吃,我得去找他算账!对了,姐夫你府里有地方做烤鸭吗?”
    张居正:“……”
    他想知道谁家里可以做烤鸭。
    顾闲何等机敏,一下子在张居正的沉默里得到了答案。他立刻说道:“不要紧,先养两天,等我出去寻摸寻摸,瞧瞧能不能蹭个焖炉来烤。实在不行,做姜丝焖鸭也不错,这个季节最适合吃了。”
    爹娘说过,刚见面一定要给姐夫留个好印象,他可不能嫌弃姐夫家里没有烤炉!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泼刀行 非正常美食文 炮灰的人生2(快穿) 西游:从金兜山开始修炼 刚想艺考你说我跑了半辈子龙套? 美食之灵 诡道神话 忽悠华娱三十年 人在东京,抽卡化身大妖魔 铸命成剑,斩魂登仙 臣妻 华娱从男模开始 朕来整顿豪门狗血文 武道人仙 家族修仙:从孔雀血脉开始 从修改呼吸法开始变强 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 离婚后,封总追妻跪碎了膝盖 小说林逸楚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