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33 章

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3章
    从平原郡到东莱郡,中间要途经乐安郡和北海郡。
    这两地都有昭明军在四处收揽零散的黄巾军,算得上昭明军的半个势力范围。
    至于属于东汉朝廷的那一半——
    去岁黄巾军在冀州征战时,俘虏了安平王刘续,但是没有杀掉刘续,而是拿他向东汉朝廷换了一大笔赎金。
    然后刘续被赎回去之后就莫名其妙参与了“谋反”,被汉灵帝宰了。
    至于到底刘续是真参与了谋反,还是刘宏觉得他被黄巾贼俘虏太丢人所以随便找理由把他杀了,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乐安郡是乐安王的封地,或许是乐安王不想步刘续后尘,他对自己封地内出现反贼的容忍度极高。
    昭明军又没有高举大旗造反,没自称反贼那就不是反贼,用不着他管。自己的小命重要还是王的威严重要,老刘家从祖宗那辈开始就能认清。
    北海郡也叫北海国,只是被推恩令搞得已经没有北海王了,如今是国相就充当太守。日后孔融担任北海国相,也就等同于北海郡太守。
    孔融还没被扔过来当北海太守,现任北海太守和青州的大部分官员一样,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活跃在其治下的昭明军视而不见。
    陈昭一路畅通无阻,很快就来到了东莱郡。
    她这次来东莱郡,一是为了在东莱郡设一个晒盐厂。俗话说得好,最赚钱的生意都写在汉律上,她要养兵就少不了花钱。
    汉朝自汉武帝开始实行“笼盐铁”,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不再允许私人制盐贩盐。
    好在陈昭不是私人,她是反贼,专门做汉律不允许之事。
    朝廷不让私人打造铁器她手下锻铁坊也一个连着一个开。
    陈昭对私开盐场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还打算用先进制盐技术恶意竞争,和东汉朝廷抢市场份额。
    二来则是为了寻访贤才。
    *
    东莱郡黄县太史府。
    一张拜贴安静躺在案上。
    一个生的鹰目猿臂的青年跪坐在一个中年妇人身前,低声道:“那陈姓女郎是昭明军渠帅,昭明军乃是黄巾余孽,如今要上门拜访儿,只怕来者不善。”
    太史慈今岁刚及冠,月前才应了官府的征召,在东莱郡担任奏曹史一职。
    “昭明军不是好去处。”太史慈的母亲沉声摇头,“我儿不可屈从那反贼。”
    “儿亦是如此想,只是青州之内,刺史万事不管一心清谈,东莱郡太守又唯唯诺诺,昭明军一手遮天。”
    太史慈面上浮现为难:“且陈昭此人收拢黄巾余孽之后对其约束甚多,在百姓口中有美名。她上门拜访,儿也不能将其拒之门外。”
    就算是所有人都知道昭明军是黄巾余孽,可只要昭明军一日不公开造反,那朝廷就不可能无故给自己找敌人,陈昭就不是反贼。
    “我儿先外出几日避祸,老身留下招待贵客便是。
    ,由其寡母抚养成人。”
    听到陈昭这番话,李楼挺直脊梁,她敏锐听出了陈昭这番话的重点。
    不是她的儿子太史慈,而是她这个太史慈的寡母。
    莫非是有以母胁子之意?
    李楼淡淡道:“子义的确由老身独自抚养成人。不过子义并非是愚孝之人。”
    话中隐含的意思是不要想着可以用她胁迫太史慈。
    陈昭却丝毫没有把话题往太史慈身上扯的意思,反倒饶有兴致追问起了李楼。
    “这么说,太史慈一手神射之术便是夫人所授喽?”
    李楼似乎被陈昭一句话引起了久远的回忆,她失神片刻,许久方才回过神来,神色却已经不似方才那般紧绷了。
    “的确是老身所授。”
    李楼露出了与陈昭见面后的第一个笑容,她语气中带着些许自豪:“老身是飞将军李广后人,一手神射乃是家传的本事。”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李夫人原来是飞将军李广的后人。”陈昭引用了后世的一首诗。
    “正是家祖。”李楼面上笑容更多。
    两汉对军功崇拜,李广虽有“飞将军”的名头,可到底更出名的是一句“李广难封”,惋惜者多崇敬者少。
    虽不知这首赞扬之诗是谁所作,可从陈昭口中听到这么一首对自家祖先的赞扬之诗,已经足以让李楼高兴了。
    陈昭忽然起身,对李楼拱手一揖,正色道:“我此次前来是想请李夫人做我麾下幕僚。”
    “我?”
    饶是李楼岁数已经不小了,也自诩见多识广,可陈昭这番话还是把李楼震得直接起身,震惊看向陈昭。
    陈昭大笑,走到李楼身前:“昭要请的贤才,正是李夫人啊。”
    儿子拐不到,老母她还拐不到吗?姜还是老的辣,太史慈只是一个神射手,李夫人可是能教出神射手的老师。
    有了好老师,还怕培养不出来好弓手?
    李楼只觉自己脑中乱糟糟的,分明她已经不再年轻了,分明她早就想好了如何替儿子拒绝反贼的招揽……
    可听到陈昭称呼她为贤才的这瞬间,李楼的第一反应却不是“此人是黄巾余孽,没有前途”,而是“我如何能是贤才”。
    “老身不过一介乡野老妇,如何担得上贤才之称。”李楼麻木道。
    李楼悲哀发现她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却酸胀的厉害。
    这不是她的从心之论。
    这只是她的理智之言。
    “儿子难道还能胜过母亲吗?”陈昭反问。
    一个刁钻的问题。
    东汉举孝廉取士,对孝道十分看重。
    所以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
    李楼也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儿子比不上母亲”,所以就干脆闭口不言。
    陈昭看着李楼道:“太史子义是贤才,太史子义的老师自然更是贤才。昭求贤若
    做嫁妆带过来了,倒是可以拿出来穿上。
    “给子义传信,让他回来吧。”李楼吩咐身旁老仆。
    “人家陈使君没看上他。”
    【作者有话说】
    回家后的太史慈:我娘呢?我娘呢?
    ——
    关于太史慈的母亲
    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于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三国志?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
    也就是说太史慈向孔融报恩是他的母亲让他去的,所以我认为太史慈的母亲不是什么优柔寡断,会因为“我跟随反贼会不会伤害我的儿子”的人。如果说害怕儿子受伤,太史慈的母亲就不应该让太史慈去报恩,毕竟那时候黄巾军团团围住北海——
    城中人无由得出,慈自请求行。融曰:“今贼围甚密,众人皆言不可,卿意虽壮,无乃实难乎?”慈对曰:“昔府君倾意于老母,老母感遇,遣慈赴府君之急……岂府君爱顾之义,老母遣慈之意耶?……须明,便带鞬摄弓上马,将两骑自随,各作一的持之,开门直出。——《三国志?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
    如果说危险,万军之中突围对她儿子更危险。
    所以我认为太史慈的母亲不会考虑“我跟着反贼会不会连累儿子”这种事情,如果她害怕犹豫,就不会派儿子孤身去万军之中救孔融……就像太史慈得罪人逃跑避祸的时候也没想着“我会牵连母亲所以不能得罪人”这种想法,秦汉时候的风气很豪放。
    所以我觉得李楼会选择自己果决跟随陈昭,她不是优柔寡断的性格,哪怕在史书中没有她的名字,可依然能够看出她果断(比太史慈更果断)的性格
    34·第34章\x\h\w\x\6\.c\o\m(x/h/w/x/6/点看)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全家嫌我晦气,重生后我六亲不认 老婆入我怀 太古神族 大道之上 阎王下山 末法修仙,心系苍生 人在中世纪,抽卡升爵 诸天:每个世界随机一个关键词 体重兑换系统:胖子逆袭计划 好时节 霍总发疯求原谅,她世纪婚礼直播中 生死圣皇 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 六岁来逆袭系统?我直升陆地神仙 大明流匪 太虚剑主! 次元入侵:我能垂钓诸天 我在网购平台薅的全是真货 龙潜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