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于是杨颖只好出来了,她和江伟只好在厅堂里待着,趁着杜红在厨房忙活的时候,他们扫视着屋内,注视着这个已经逝去的朋友的家。
这是一套一个厅堂两个房间的红砖平房,屋顶是浇筑的水泥顶,屋内四周的墙壁只是简单的用石灰粉刷了一下,厅堂里除了老旧的桌椅板凳外没有别的家具,桌椅板凳也都凌乱的摆放着,一个烤火盆靠墙放着,没有生火,屋里很冷。
厅堂里的地面不脏,但是也说不上干净,江伟和杨颖出得厅堂来,他们注视着这个小小的庭院,庭院的一角就是厨房,厨房的旁边就是柴火堆,堆放着满满的柴火,这可能是这个家庭最不缺少的东西了。
庭院的另外一角就是一个猪圈,一头不太大也不太肥的黑猪正在圈内哼哧着,旁边是鸡舍,不多的几只鸡正在庭院里刨着干燥的土,那里面有遗漏的小麦粒和玉米粒。
江伟看着这一切,心里五味杂成,这厅堂里是凌乱的,庭院里是凌乱的,都并不干净,这表明这家的主人并不是一个善于持家的人,这穷家破业的,她在混乱混着过日子;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家电,这表明这个家庭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足,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贫困的,唯一可能值点钱的就是这套房子,这好歹是红砖水泥房子,而不是村里通常的土墙瓦屋房子。
杨颖看着这一切,心里也很不是个滋味,她虽然从小是城市里长大的,杨妈妈也悉心照顾着她的生活,但是她并不懒散,她总是把她和江伟在北京的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她也去过农村的亲戚家里,物质上不富足也就罢了,但是她何曾见过这样脏乱差的家?
她不认得李晨阳,在此之前她也只见过杜红一面,她并不了解他们,某一时刻她甚至觉得杜红有点懒,但是很快她就理解杜红了,在她见到这个家的其他三个人之后,在她了解这个家是如何艰难的生活生存之后。
李晨阳的妻子杜红正在厨房里欢快的忙活着,她心里的苦处只有她自己知道,外人也能看到一些,却不能理解得那么深刻,她心里的希望在哪儿她也知道,这是她一直盼着的,在李晨阳牺牲之后,如果没有这个希望和期盼,她早就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了,她也早熬不下去了,这个家也许早就散了。
她在厨房里忙活着,她先烧了一大锅开水,她把家里的碗筷杯子都放在锅里,用滚烫的开水仔细煮过,然后她又另外烧了一锅开水,她将开水灌进暖水瓶里,然后她提着暖水瓶和两个煮过了的杯子就出来了,她招呼江伟和杨颖在屋里坐着,她给他们倒了开水,她招呼他们喝水,她说道:“弟弟、妹妹,你们喝水,这杯子都是煮过的。”
江伟和杨颖很不好意思,江伟说道:“嫂子,不用这么讲究。”杜红很爽快地说道:“我知道城里人讲究,弟妹这样的人能到我家里来,那是我家里请都请不来的。”
杨颖很不好意思,她说道:“嫂子,我们没有那么讲究,我们不过是非常普通的人。”
杜红说道:“弟弟是名人,弟妹是配得上弟弟的女子,自然也非常了不得,怎么会是普通人呢?你们在北京尚且不普通,何况在我们这儿?”
她又说道:“屋里冷,你们坐着喝水,我去厨房把灶膛里的炭火铲过来,你们好烤火暖和一点。”
说完,她麻溜的去了厨房,她用一个铲子铲了一些炭火过来,放在厅堂里的那个火盆里,她又另外从一个房间里拿了几块木炭放在那已经烧着了的炭火旁,然后她直接将那个烤火盆端了过来,放在了江伟和杨颖旁边,她说道:“这样烤烤火,你们就暖和多了。”
她做事还是干练的,也不怕脏,这一时刻她心情至少也是愉快的。
杜红终于消停了下来,她坐下来陪着江伟和杨颖说话,江伟也正想说话,他首先问道:“晨阳的坟地离家里远吗?我们想去看看他。”
杜红说道:“不远,你们喝完了水,烤烤火,暖暖身子我就带你们去。”
她话刚说完,庭院里响起了脚步声,一个年迈的老妪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子走了进来,那老妪眼神似乎不太好,眯着眼走路,那小男孩浑身是土,欢快的走在那老妪的前面,那老妪说道:“狗蛋,你慢点走,奶奶跟不上。”那小男孩却连连说道:“奶奶,你快点,妈妈叫我们快点回来。”
他拉着他奶奶直往前走,一老一少祖孙俩就这么走进了院子。
杜红说道:“狗蛋回来了。”说完,她站了起来,她迎了出去,江伟和杨颖也赶紧站了起来,迎了出去。
映入江伟眼帘的是一老一少,那老妪佝偻着身子,她很是瘦弱,她满头的银发,她步履蹒跚,然而她也并不是一拽就倒,在前面拉扯着她的是一个小男孩,他约摸五六岁,他短短的头发,脸上满是灰尘,身上也是灰尘,他穿着鼓鼓囊囊的棉布袄,他的脸颊有些发红,显然是外面的冷风吹的。
江伟心里忽然一阵感动,这孩子,活脱脱一个小时候的李晨阳,尽管现在他浑身脏兮兮的,但是那眼睛、眉毛、脸型,与李晨阳并无两样。
不用任何人告诉江伟,江伟就知道这是李晨阳的儿子,他不由自主的跨上前去,他想去抱抱那个孩子,他想告诉那个孩子,他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父亲,这是他的巨大的精神财富。
然而江伟终究还是晚了一步,杜红抢先一步,她拉住了那孩子,那孩子看见了江伟和杨颖,那对于他来说,是两个陌生人,他有些怯生,他正想跟他妈妈亲昵,躲在他妈妈怀里,然而杜红一把按住了他的肩膀,她说道:“快跪下,给干爹干娘磕头。”
这个动作显然出乎那个孩子的意料,他愣在那儿,他没跪过,他不知道跪下是什么意思,他想逃走,然而他妈妈抓住了他的肩膀,她用力往下压,那孩子委屈、撅起了嘴,想哭,然而又哭不出来。
孩子的奶奶有些心疼,她说道:“孩子还小,别逼他,慢慢跟他说。”一八小说 .
然而杜红并不理会孩子的奶奶,她变得严厉了,她说道:“还不跪下认干爹干娘。”她手上加了劲,孩子支撑不住,终于双膝着地了,杜红扶了他头,就要往前按倒,让他给江伟和杨颖磕头认干爹干娘。
江伟再也忍不住,他走上前去,他一把抱起了那个孩子,那孩子满身的灰尘都沾染到他身上去了,他抱起了那孩子,他说道:“不用跪了,很早以前你已经认了干爹了,干爹也认你了,咱们很早以前就认识了。”
江伟面善,那孩子也并不是那么怯他,他略微有些胆怯但是更多的是好奇的看着眼前的这个干爹。
杜红忽然留下了眼泪,她用手去擦眼泪,她连连对她儿子说道:“干爹干娘从北京来看你了,干爹现在当大官了,咱们一家以后有依靠了。”
那孩子在江伟怀里待了一会,终究还是有点认生,杜红将他接了过来,放在了地上,他却还是有些认生的躲在杜红身后。
然后杜红将江伟介绍给李晨阳的母亲,她说道:“娘,这是晨阳在北华大学最好的朋友,当年就是他跟晨阳一起救的火,他今天来看咱们来了,旁边这位是他爱人。”
那位老妪哆哆嗦嗦的伸出了她的手,她抓住了江伟的手,她眯着眼睛仔细看着江伟,她说道:“你来了,狗蛋娘老念叨你,我知道,你是我家晨阳的好朋友,是狗蛋的干爹。”
江伟心里忽然有些难过,他不认得李晨阳的母亲,这是他第一次见她,然而李晨阳的母亲满头银发,面目苍老,垂垂老矣。
他不忍直面她,然而他必须站在她面前。
他忽然觉得他该早点来,这一家人如此期盼着他,他不知道他能带给这个家庭什么,但是他还是觉得他应该早点来。
认过了狗蛋和李晨阳的母亲,杜红正要带领他们进屋,庭院门口又起了一阵噪杂声,一个面容黝黑的中年男子带着另外两个年轻男子走了进来,他们都穿着深色的棉袄,头上戴着布巾,那个叫牛蛋的男孩子也跟了进来。
那个领头的中年男子说道:“他二婶,这过年还有一阵子,怎么就要杀年猪?这家里来了什么样的客人,要这么隆重?”
正要进屋的几个人都回转了身,杜红冲那领头的男子说道:“他大伯,狗蛋的干爹从北京来看我们了,家里什么都没有,就把猪杀了让他们带回去。”
那中年男子说道:“就是晨阳的好朋友,你一直说他在北京当了大官的那个?”
说话间,他看见了江伟和杨颖,他走向了江伟,他与他握手,他说道:“我见过你。”
江伟却不记得在那儿见过他,其实在李晨阳的葬礼上,江伟进停尸厅前见到的李晨阳的那个自家的兄弟就是他,但是当时江伟极度伤心难过,他没太注意到这个兄弟。
他与江伟寒暄完毕,他什么也没有再说,他带领他带来的两个年轻人去猪圈赶了那头黑猪出来带走了,那牛蛋看了看江伟,他似乎想和江伟说说话,然而他终于还是跟他爸一起走了。
杜红嘱咐那一老一少的祖孙俩,她说道:“娘,你带着狗蛋就在家里,待会爹砍柴回来了,就让他歇着,你们不要做饭,等我回来做饭,我现在带狗蛋的干爹去祖坟看晨阳去。”
李晨阳的母亲答应了,于是杜红就带了江伟和杨颖出门去了,她要带他们去祖坟看李晨阳去。
他们往村外走去,正是江伟他们停车的地方,江伟从车里拿了带来的黄的白的花束和一瓶白酒出来,这是专门用来祭奠李晨阳的。
杜红看着他们的车,啧啧称叹,她说道:“真好,开这么好的车。”那的确是一辆好车,但是杜红其实对车的好坏贵贱并不是太知情。
杜红带着他俩出了村子,他们翻过了一道山梁,来到了一片缓坡地,缓坡地的另外一面山坡,就是李家庄的坟地了,各家各户的祖坟都在那里。
杜红把他们领到了几个坟头前,那几个坟头都立着石碑,其中一个是李晨阳的,杜红介绍道:“这是晨阳家的祖坟,这两座坟是晨阳的爷爷奶奶的,这旁边这一座是晨阳的太爷爷的,晨阳去世的时候已经成年成家,他能进入祖坟,他跟祖宗们待一起,也并不孤单。”
江伟心情沉重地站立在李晨阳的坟前,那是一座小小的土丘,在这遍地的坟墓里,这座坟地也并不起眼,也并不特别,然而江伟知道,这里面埋葬着他在北华大学最好的朋友。
他伫立在墓地前,他将那束黄的白的花束放在了墓碑前,他打开了那瓶酒,他将那瓶酒倾洒在墓碑前,他仿佛又回到了他与李晨阳在一起的时候,他想起了他去北华大学报到的时候李晨阳站在飞天飞宇系的楼下等他,他想起了他们一起去条件艰苦的靶场观摩导弹打靶的时候靶场领导问谁愿意到靶场工作时整个博士团没有人表态愿意留下来,只有李晨阳洪亮的说道“我愿意来靶场工作”,他更是想起了他俩一起冲进火场救人时的情景,那个时候他是多么的勇敢和无畏阿!
他默默伫立,暗自伤感,杨颖怕他太过难过,在一旁挽了他的胳膊陪他静静伫立,杜红在旁边也暗自伤心,尽管过去了很多年,她的伤感退却了不少,然而每到上坟的时候,她还是禁不住伤感,她想,这个坟墓里面埋葬着我最爱的人,我们就要幸福的生活下去了,然而一场火灾无情的将我们打回了我最不愿意待的农村,我也失却了我最忠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