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漕三帮

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神舟大地上, 运河流淌了上千年, 带着南方的富饶灌育着北方的繁盛。无数船只每日在这条不知停歇的大华动脉上川流不息,将生机与盎然运送至沿河的每一寸土地。
    由于主力依靠运河运输, 大华人口超过十万的大城市,过半都位于运河以及其支流沿岸。
    漕运, 指的利用水道调运粮食。华夏民族最大的边患自古皆来自北方,而北方的土地无法养活戌边守城的士兵,由南向北的漕运便极其重要。千百年过去,如今大华北疆安定, 但漕运却关乎着京城这些北方大城市数百万人口的生计,重要性的未减反增。
    漕运主要运送谷物,但其他物资的南北运输同样依赖于大运河。漕船里经常同时运送瓷器、纺织品、蔬果、茶叶等土宜。尤其在非丰收季与回程的空船上,都以运送杂物为主, 使得漕运与杂运密不可分。
    漕运由朝廷管辖, 名义上挽运漕粮由军队负责,漕船由工部在各地设置的船坞打造。但实际运军人数远不够船工的数量,当局不得不雇佣大量劳力补充船工,甚至直接租用民营船只以充漕船。长而久之,这些盘踞漕运的劳力与船东自成一个个体系, 与那一大碗杂萃江湖扯不开的千结万扣。
    漕粮的征收与运输, 从最下层的农民手中一直到京师边防, 层层级级每环都少不了贪索, 从而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漕规”。不谈各种有名义的加征耗米, 其外还有例如淋尖踢斛:收粮时故意将粮米淋到高出斛面成尖顶, 管事的官吏再一脚踢撒。撒落的粮米既不算入正漕也不归还粮户,而是作为折耗加收。这类浮收勒折名目繁多,层出不穷,百姓苦不堪言,却都是早已成例的定制。漕船挽运途中,又需缴纳各种漕运使费。每过一个关口,都不能少了当地官吏的好处,不然官吏以漕米不合格等理由找茬,那更是麻烦。这些个看起来不公的事,却都已存在了数百年,大家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便是“漕规”。
    如此漕规下,依靠漕运为生的人,形单影只必会受尽欺压,便自然而然地拉帮结派,逐渐形成庞大的帮派组织。粮户通过这些帮派上缴粮食,给其固定的手续费,以免被横征暴敛。漕粮运输也大部分由这些帮派包揽,他们与漕务相关的官吏自有一套好处分配。
    经年累月下来,这些帮派在运河沿线的的几个大城市生根发芽,成了当地最大的地下组织,上连官,下管民,谁都惹不起。
    依运河由南至北挽运货物,并非全部由一条船一直送到,相当一部分会在中途换船。这样船只与劳工都不用离开本地太远,方便修缮与管理。在越来越多的漕船为民营,船工为雇佣后,这种方式被广为推行开来。于是运河的漕运帮派按北、中、南地域形成了三大帮,分别叫京帮、清帮与临帮。主要驻地分别在京城、临清与临安。三大帮由于要互相合作,关系极为紧密,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内里究竟为何,外人谁也不知其然。
    去年漕船船工中毒案便发生在临帮的漕船之上,在与清帮的船交接之前,数条漕船上船工死了过半。当时对食物、茶叶、酒水等进行检查,都未能找出毒|药的源头。漕运为国之大事,绝不可耽搁皇上、军队与京城官民的吃食,根本无法停船停运搜查。加上官府非常怀疑是三个帮派内部恩怨所致,又无法侵入三帮内部查探。最后不了了之,就这么一桩无头案挂在大理寺。
    前几日的竹松看中毒案,与去年漕船船工中毒案相比,只是小事件,而且时间地域皆相隔甚远,似乎互不相干,但给大理寺少卿成渊看,却觉得其中暗有关联。
    圣旨下来后,成渊与钟承止做了简单的交流,一致决定微服出行,坐漕船南下。
    既然是微服,便没什么送行的排场。由成渊安排好了前期事务,出行日两人各自从住所拿着简单的行李去码头就是了。
    钟承止从重府走,到了码头却被重涵压着不让下马车,一边继续那干了一晚上的亲亲抱抱之事,一边依依不舍地附耳低语。
    “承止……给我写信,我每日就翰林院和家里,哪都不去,等你……”
    “嗯,昨晚叮嘱你的一定记得了。”
    “嗯,等回京第一个告诉我……我去接你……”
    “嗯……”
    两人稍分开了些,重涵看着钟承止问:“承止……告诉我,是不是这次回来之后,你还有事……还要走?”
    钟承止环着重涵脖子,顿了片刻,点了点头:“……嗯。”
    重涵把钟承止搂得更紧了:“我等你,多久我都等……”说着又吻了上去……
    也不知让成渊与在车外干坐着的景曲白等了多久,钟承止才下了马车,与景曲一道上了船。
    次日,京城大内,朝考结果公布。再次日,将入选者引见,由皇帝钦定庶吉士。最后新科进士中有三十九人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其他归吏部铨选。这三十九名庶吉士中果然有重涵、李章明、韩玉、张海云四人。
    其后又过几日,皇上下旨——修书:《守和全览》。
    《守和全览》为类书,分文、思、理、技四大总纲,再往下细分为数千门类。从文学艺术、哲思宗教、天文地理医学、各类工艺技术等诸多方面对大华现存相关著作与实例做归类纂修,整集为书。《守和全览》求精不求全,故规模上不比前几朝的类书,但准备大量刊印,广为发行,为民所用,并不像以往朝代修书只放在皇家专藏。总纂修为会试的主闱官——翰林院掌院学士方晴。
    要说盛世修书很正常,而且修《守和全览》其实是先帝便决定的事,但被一直耽误。只是皇上此时下旨,不知是不是觉得翰林院一下多了这么多新人,必须要有效利用,也不枉多给出的俸禄。
    庶吉士的这点俸禄,对于重涵来说实在微不足道,但终于不是爹的钱了,感觉果然大不相同。重涵便决定好好存着,以后给钟承止买点什么,反正只要不去霞凌阁,自己平日也没什么要花银子的地儿——完全忘记了为何没有要花银子的地儿,那不是吃穿用度皆是爹的钱吗。
    这些新入翰林院的庶吉士,刚刚从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寒窗苦读里挣脱出来,结束了每日读书背书做文章的苦日子,却发现又进入了全新的翻书找书抄文章的精彩生活。
    “啊————————!”
    重涵四人走在出翰林院的路上,韩玉发出一声大长叹:“为何好不容易不用成日读书了,又要成日抄书啊!”
    “易代修史,盛世修书。我们能遇上也说明生逢盛世,不遇战乱,又能亲自为后人留下典藏以明志,实则幸哉。”李章明在一旁认真说道。
    “前几朝也有修类书,但因天家喜好,对言语文字大加干涉,对古来论著多有删改。本朝政治氛围清明,对文人士大夫宽容,勾栏艺人都多有讽政,绝不会以文字狱苛罚言辞。如此撰书,正好能一改以前多朝弊端,集本朝之力找回诸多遗失或窜改的著作,修正补缺,还其本貌,为后世留一份财富。”重涵也认真地说道,然后一转头,发现韩玉、张海云两人目瞪口呆地望着他。
    “怎么了?什么表情?”重涵不解地问。
    “涵儿你被章明附体了吗?”韩玉惊讶地说。
    这种见解从重涵口里说出来读并不奇怪,但以此来反驳关于读书抄书的抱怨,实在是奇怪得不能再奇怪了。原来重涵只有想着各种理由法子偷懒去玩的。
    没一会,张海云便转为恍然大悟的表情,再一脸嫌弃地对韩玉说:“都是与意中人相互许之,怎么差别就这么大?”
    韩玉听完也顿悟,愤然回道:“我又没许了给今年的新科状元!”
    只有李章明在一旁听得摇头直笑。
    重涵想了一想,把手搭在张海云肩膀上说:“过几日的同科聚会,你不能想法子改在霞凌阁吗?”
    朝考过后,各授其官,新科进士们便将各奔前程。从古至今,每届同科都有些情谊,各奔前程之前总要吃一顿散伙饭,或者说,就是举行前朝继承下来的——‘曲江会’。张海云性格圆润,易打交道。新科进士三百多人,很多人互相尚不认识,却都与张海云混了个半熟。加上张海云又是为数不多的庶吉士之一,便被推选成聚会的主事。
    韩玉听了也立刻附和道:“是啊,干嘛不在霞凌阁?”
    “二位老大,这可不是原来我们荫监生聚会。新科进士来自全国各地,穷的富的兼而有之,又都是心气高傲的读书人,定不会让他人为自己买单,你们要那些穷的怎么去霞凌阁?”张海云刚说完,蹙眉一思,又对重涵问道,“韩玉要去霞凌阁我明白,你为何要去霞凌阁?”
    重涵先未想到会被这么问,此时才发现不妥却不好不答,不自然地咳了一下,音量小了一截:“……承止要我外出吃饭时,不得去霞凌阁以外的地方……”
    “哈——?”张海云和韩玉两人一听,愣了一下,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风流跌宕重二少,彻底变成了一惧内之夫了……哈哈哈哈。”张海云一边笑一边说。
    “不能这么说,还不知道谁是内谁是夫呢。”韩玉也笑着附和。
    “承止多是为涵儿安全着想,怕自己不在涵儿无力自保,非是惧内。”
    这话一听就知道出自李章明之口,十分认真而无意识地补了最狠一刀,便是重涵不单惧内还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张海云与韩玉在一旁笑得更是前仰后合。
    重涵笑而不语,听到这些揶揄也完全没觉得难受。能与钟承止情投意合,谁惧谁又有何妨?而且承止那妩媚妖娆和……压在身下被|干得柔美无势的时候,你们没看到而已。当然也才不给你们看到,这些都是我一人的……
    想到此处,重涵心里突然一噔。那日成渊说要借自己一物一用,难道说的……是钟承止?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诸天恶兽,我以牛鬼蛇神为食 一万个我纵横诸天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斗罗:炎帝徒弟勇闯斗罗大陆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离婚后,绝美女总裁带娃找上门 全球统考 宅魔女 玄幻:重生配系统,我无敌很合理吧 从升级建筑开始长生 穿书反派,我让龙王妹妹住被窝 诸天:开局越女阿青 致异世界 [星穹铁道]星际和平公司入职指南 快穿:绝嗣大佬日日都想和她贴贴 白发老卒:一人守国门弹指镇人间 人潮人海 联盟:开局唢呐,送走了周姐呆妹 陆小姐独美后,六个哥哥跪求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