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二卷 282章 秦王党制造太子谋反案

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汝还真反了!简直就是胆大包天了!”不知道老李这个“汝”是指太子还是杨文干,但可以肯定的是,杨文干的造反促使李渊当时不得不认定太子确有谋反之意,故不敢直接回京,而是令李世民先行回宫,以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之职权命令禁卫军对全城实行军事戒严,特别管控东宫府!
    次日,老李盛怒未消,他令李世民亲自出兵征剿杨文干。
    李世民想推脱,理由是此事涉及太子阿兄,作为弟弟他不方便行事,特别是太子本来就已经对我这个弟弟有所忌惮。
    但老李许诺说:得胜还朝后,立即废黜太子建成,改立你李世民为储君。他同时嘱咐:父皇我不愿意效法隋文帝去诛杀自己的儿子,届时你可把大郎李建成降为蜀王,如果日后他能够服从事奉你,你务必保全他的性命;如果他不服你,你要捉拿他也不难,蜀中兵力薄弱。
    李世民被感动了,看来父皇还是在乎自己的,虽然这种“在乎”可能只是体现在他自身的危机关头,但只要能够得到父皇的重视,值了!是否得到储位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危急关头,父皇需要我,也必定会保护我。
    秦王不再推辞,他毅然领命率兵出征,平叛杨文干。
    秦王的大军尚未到达庆州,杨文干就已经被部下斩首,其党羽全部溃散。
    至于斩杀杨文干的属下到底为何人,李世民不得而知,因为此人已经不见踪影,且无人认识他。
    至于宇文颖,他当时被李世民捉获,并被当即当场斩首。他之所以得到如此下场,一来是因为李世民得到“秘密交通员”的密报,说宇文颖乃是齐王李元吉的人,而且他可能觉察到了秦王府在“杨文干事件”中所起的作用。
    但是,在李世民率军凯旋回朝之后,老李并没有兑现当日自己那番易储承诺,甚至对此事连提都不提一句,就像他从未做过任何许诺一样。人说“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老李这回可是“君子一言既出驷马不追”了。
    不仅如此,老李还反而将太子私运铠甲的违规操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是将太子和秦王各打五十大板,把罪责推给了太子府的中允王珪和左卫率韦挺,以及秦王天策府的兵曹参军杜淹,将他们一并流放到了巂州。
    一场虚惊的“杨文干事件”就这么解决了。
    表面上,一切似乎又回复到了往常;但实际上,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了。
    “杨文干事件”事件标志着太子党与秦王党之间的不和谐已经从太子的猜忌和恐慌,以及秦王的隐忍和沉默,发展成为了互相拆台了,从人民内部矛盾发展为敌对矛盾,从暗斗发展为明争,从权力之争发展为生死之争!
    如果说,两兄弟之间过去有“争”的话,那还是停留在太子为保储位而争,而秦王为保性命而争的态势。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的“争”已经聚焦到了储位这点上来,太子的“争”没有质量的变化,仍然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储位,只是“争”的手段和程度变化了,过去是拒秦王于储位之外而护己,现在是要致秦王于死地而后生;而秦王的“争”则有了质的变化,过去是为了自保,不至于因为功高震主而危及自身和家人性命,但从这一日起,他开始考虑为储位而争了,因为之前长时间的经历告诉他,要保住自己,唯有夺嫡!不过,李世民的“争”,在今后一段日子里仍然是一种被动的“争”,因为他懂得“亢龙有悔,潜龙勿用”这个道理。
    杨文干事件后,李世民真正感觉到危机的到来,他于是开始效仿太子,私自豢养了的8百名精锐武士,作为秦王府的卫士,但他们全部分散于京城各处,暂时还没有聚集在秦王府内。
    “杨文干事件”给所有人都留下了不少疑问:太子的手下为什么会告太子谋反?杨文干为什么擅自造反而陷太子于不利?李渊又是如何识破“太子谋反”一案只是一个陷害局子?他又为什么没有直接处置太子和秦王,而只是惩罚了他们各自的属僚?
    就在老李携同秦王和齐王准备前往仁智宫避暑的前两天,还是以同样的方式,李世民收到了一个装有小纸条的小竹筒,纸条传递了一个令李世民都感到无比震惊的信息:太子计划在父皇离京避暑的期间,暗中运送一批铠甲到庆州杨文干处。
    李世民开始以为太子要谋反,利用父皇离开京城之机,一把将父皇拉下马。但他很快就否定了这一可能性,他觉得太子现在正是稳坐储位,只要保证自己的生命熬得过父皇,而且在父皇在世之时不犯大错,那皇位迟早都是他的,他有什么必要犯险谋反呢?再加上,阿兄怎么看也不像是那种敢于谋反父皇的人,他顶多只是杞人忧天,害怕我谋夺其储位而已。
    可是,即便不是意欲谋反,偷运武器或者其它任何与军队相关的器械,那也是违犯朝廷规制的呀!太子为何要这样做呢?
    无疑,他是为了加强自身在京城内外的武装力量!但现在东宫的武装力量已然比我秦王府要强了许多,再加上齐王府的实力,我根本无法与他们抗衡,他们为什么还要贪惏无餍呢?仅仅是为了对付我吗?
    李世民一时想不通,他觉得有必要与自己的谋臣们商议一下,看看如何处置太子的“偷运”计划:是当作不知道而不作为呢?还是禀报父皇,或是采取其它计策?
    长孙无忌坚定地认为秦王不能无动于衷,而必须有所作为,宁可有做有过错、不可不做而错过!他说出三个理由。
    可是,还没有等他说完,李世民便大惊失色,他厉声呵斥他:“不可胡言!造反乃大逆不道之举,那是死罪!本王还不至于走上这条不归路!”
    那么,长孙无忌到底提出了什么建议呢?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谍战:我是螺丝刀,卧底76号 末日求生:我的手机刷出万亿物资 流产夜渣总陪新欢上位,我改嫁他却疯了 官道之巅 被绿后:我一天一百万生活费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民国:烽火1937 斗罗绝世:成了霍雨浩金手指! 龙蛇再起:开局掀我棺材板 从1984开始的淘金生涯 第四天灾从不相信钢铁洪流! 雄多雌少,我靠木系异能风生水起 绑定软饭系统后,我迎娶了修仙女神 入伍被叫三爷爷?司令为我颁军功 逍遥紫衣侯 这NPC不削能玩? 恐怖复苏:从纸人到恐惧魔神! 单刷校花影子亿万次,小爷我成武圣了? 人在哥谭当神父,开局捡到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