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如此等了两日,天空终于放晴。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第二天凌晨,带着宝钗主仆及阿沁姐妹出海,让她们这些纯粹的“山民”,感受获取大海馈赠时的喜悦。
贾琏甚至考虑他们都不通各类海货的习性,担心上了岛之后抓瞎,还专程让人去最近的渔村,聘请了一个十三岁的海女教习。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就在当晚,贾琏接到了一封来自京城的密报。
贾琏看了之后,沉默良久。
行辕后院,莺儿正拉着一个肤色略显麦黄,但是十分苗条伶俐的女孩子,询问各种海货的知识和抓捕的技巧。
而宝钗虽然坐在凉之上看书,耳朵却也有一茬没一茬的听着她们的谈话。
忽见贾琏走进来,宝钗连忙放下书相迎。
“你来了啊。”
宝钗本是笑脸相迎,忽见贾琏神色有异,便问道:“怎么了?”
贾琏坐在椅子上,摇摇头,颇有些歉意的对着宝钗说道:“出海的事,可能要取消了。”
正兴高采烈要过来向贾琏炫耀新学知识的莺儿,闻言立马瞪大了眼睛。
不过她还是很懂事的,看贾琏神色比较严肃,也就没有插嘴。
宝钗问:“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是朝中出现了新的情况,我必须要回京一趟。”
“立马就要走?”
“嗯。我已经命人准备,四更就启程回京。”
宝钗一听这么着急,立马就知道事情不小。
于是她也没有犹豫,立马转头对莺儿道:“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去收拾打点行囊。”
“......“
莺儿满脸失落,脚步无力的往里走去。
而贾琏看一点不闹情绪的宝钗,也不由拉着她的手,表示道:
“此次是我扫了兴,等下次,下次有机会我再补偿你。”
宝钗倚着椅子,摇头道:“说什么补偿不补偿的。既然是玩,什么时候去不是一样的。
况且我也想过了,此番就我们几个人,实则少了趣味。
下次把凤姐姐和林丫头她们一起带上,想必更有意思一些。”
宝钗这话深得贾琏之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感受到宝钗深明大义的好处。
于是拍了拍宝钗的素手,正想要说些亲密的话,忽见宝钗示意边上。
贾琏这才注意到边上还怯生生立着一个小丫头。
宝钗怕贾琏不认识,解释道:“她就是你让人请来的渔民的女儿,傍晚的时候阿沁姐姐送过来的。”
贾琏点头,对着那女孩道:“你应该也听到了,明儿你就不用陪我们出海了。
不过你也不用担心,答应给你父母的报酬,我一样会支付的。
你既然到了这里,如今天色也晚了,你就先在这边休息一夜吧。
等明天一早,我再派人送你回去。”
“是......多谢,多谢大老爷………………”
小女孩跪下飞快的磕了几个头,然后看向宝钗。
见到宝钗点头,她才默默起身往门外走去。
走到门口的时候,没忍住又回头望了贾琏一眼。
她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就是当地的保长了。
至于“荣国公”是个什么官,她没什么具体的概念。
但她能感觉到,眼前这位大老爷,像夜晚她在海边看到的,天上的星辰那般耀眼。
天津卫通往京城的官道上,数十骑护卫着几辆马车快速前行。
马车内,宝钗见贾琏时不时凝着眉头,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
“能说一说,究竟发生了何事吗?”
贾琏回神,看着目光关切的宝钗,想了想,还是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辽东战事出了变故......霍昭战死了。
宝钗闻言,有些不可置信:“之前不都是说辽东战事顺利,霍将军连战连捷......怎么突然会这样?”
因为贾琏一直关注着京中的大事,而这些日子宝钗又一直陪在贾琏身边,红袖添香,因此她倒也知道一些信息。
贾琏叹道:“具体情况如何还得回京之后才能知道。
不过你也不用担心,那建奴再怎么厉害,也就那么点人,不会对我大魏造成太大的威胁。”
贾琏原本是怕宝钗忧心才说的后面这句话。
谁想宝钗闻言之后,面色不但没有松缓,反而更加蹙眉。
她双手攥着贾琏的大手,有些紧张的问道:“你此这般着急的赶回京城,是不是......
你是不是想要接替镇国将军,领兵出征辽东?”
贾琏一愣,没想到宝钗如此敏锐。
不过倒也没想骗她,只道:“只怕陛下轻易不会准允。”
贾琏至今也不知道,皇帝对他的戒心到底有没有消除。
自从辽东发生战事以来,他就一直在研究战局,研究建奴。
他有很大的把握,要是让他领兵,可以将这股威胁辽东的建奴彻底灭杀。
可惜,就怕宁康帝仍旧不放心他,不会让他领兵出关。
听到贾琏肯定的答复,宝钗张了张嘴,最终什么都没说,只是把头靠在贾琏的肩头,柔声道:
“表姐夫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他要做的事,儿自不当反对。
只是恳求姐夫看在凤姐姐,看在林丫头的份上,多加珍视自己。
即便领兵在外,也一定要记得,家里...家里还有很多很多人,在等着你安全凯旋......”
“嗯,钗儿的话我记住了。”
贾琏抬手,摸了摸宝钗明艳的脸庞,感受到了佳人情重。
就在贾琏快速往京城赶的时候。
紫禁城,太和殿,大朝。
高高的龙椅上空无一人,众臣只听兵部尚书语气沉重的念着那封来自疗城的战报:
“二十七日,镇国将军成功率兵入城,认为建奴已是强弩之末,应当一举歼灭之。
臣恐有诈,未敢冒进。
然镇国将军建功心切,不等大军休整,立即率主部两万人马出城,朝着建奴主力追击而去。
却于辽城以北数十里处的山谷,遭受贼军埋伏。
臣闻讯之后,即命张棱、关平二将领兵救援。
张、关二将出城不过十里,遇贼军阻扰,且有数千骑兵沿途袭扰。
此时臣等方觉察,镇国将军一路行来,连番杀败之贼军,竟然多是诈败隐匿,目的便是诱使镇国将军贪功冒进。
我军救援不得,镇国将军人困马乏,补给无望,终与贼军血战两日,兵败身亡。”
“镇国将军殉国,所部两万兵马几无生还。
而今贼军兵锋正盛,本欲与贼军决一死战,为镇国将军复仇。
然辽城之安危,即辽东之安危,何敢弃之不顾?
臣已收拢镇国将军余下兵力,尽归于城中,决心与城池共存亡。
城在,则辽东在。
城若破,则臣亦必效仿镇国将军,捐躯殉国。
水溶的这封战报,内容之惊骇,令整个大殿上百名的官员们噤声。
过了好久,才开始窃窃私语。
有人愤慨,觉得要严惩南安王府。若非霍昭贪功冒进,坑害三军将士,何至于让整个辽东陷入险境?
也有些觉得霍昭以身殉国,忠勇可嘉。势微兵败,乃是天意,不可过于苛责。
然而不等他们争论出个所以然,上头的太监却突然高声唱道:“退朝......”
众臣心中不由疑惑重重。
要知道宁康帝自从登基以来,都是十分勤政。
从来没有缺席过大朝。
为何今日却始终不露面?
大臣们都不明白宁康帝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