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24章 俏言读书香

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宣府镇,东南方向,东堽镇。
    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如同破碎的棉絮,纷纷扬扬,永不停歇,迷蒙了视线,让人心中凭生阴郁,
    陈瑞昌身为五军都督府武官,在北上粮道上押运粮草,已经不是第一次。
    对这条粮道他也算常来常往,但这次被指派粮草押运,却让他十分不快。
    作为齐国公府长房次孙,入五军都督府补缺任武官,是非嫡长子弟惯常之路。
    因齐国公陈翼的人脉关照,陈瑞昌在五军都督府颇受关照,干得都是美差和顺风差。
    日常押运边镇粮草,因所经粮道在大周疆域之内,风平浪静,毫无风险,押粮官还易积蓄功劳。
    但是如今临近除夕,北上押运粮草就成了苦差事,因为路途遥远,注定无法回京过年。
    本该轮换的押粮武官,是一名寒门子弟,这本该是他的苦差事,没想这人临时得了急症。
    负责运粮职司官员中,陈瑞昌是惟一同层级武官,即便他是国公府子弟,也不敢跋扈到把苦差推给上官。
    所以只好倒霉的大过年北上运粮,心情自然是不爽利,一路都闷闷不乐,看什麽都不顺眼。
    这日总算将三十车粮食运到地方,他准备晚上找相熟的暗娼,好生发泄取乐,消解心中闷气。
    当车队走过镇子北端,很快到达山谷囤粮之地,他无意间视线掠过,似在路旁看到脸熟之人。
    只是那人低头搬抬竹篓,双手漆黑,衣服鄙旧,像是店里打杂夥计,自己哪会和这种下等人相熟。
    陈瑞昌神情有些恍惚,看着遮蔽视野鹅毛大雪,下意识摇了摇头。
    想来自己一路颠簸,实在有些车马劳顿,竟然眼花起来……
    ……
    等运粮车队出了镇子,看热闹的布店老板说道:「孙老板,最近怎北边没来运粮的,光看到南边运粮的。」
    孙老板随口说道:「前段时间各边镇都来派粮,镇北粮仓已被搬空一半。
    朝廷是有章程的,但凡军粮囤仓,必须保有存粮,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北边就没来取粮,南边送粮的就没停下,等到囤仓粮食满仓,北边就会来取粮了。」
    布店陈老板恍然,笑道:「还是孙老板见多识广,朝廷的章程都懂,在下佩服。」
    孙老板脸色微僵,笑道:「这算什麽见识,我也是道听途说,随口闲扯罢了,陈老板当闲话听便是。」
    等他回了店内,店里一个夥计凑了上来,这人身形挺立,相貌斯文,脸上沾了几处碳灰。
    说道:「大力,每次粮队入镇,我都仔细算计,这支粮队是年前最后一支。
    他们的粮食入仓之后,军囤粮仓就会满仓,明后两天时间,军镇必会派出粮队取粮。
    经过这半月的筹算,我已拿准大同宣府两镇,大致的囤兵数量,粮食耗费速度。
    只要消息送出关外,对关外用兵调度,大有助益,咱们事情就算成了。」
    孙老板目光闪烁,一改和布店老板闲扯的敦实圆滑,脸上神情变得阴森难测。
    说道:「你马上出镇子,亲自去送消息,通知孙家沿途暗桩,扫清障碍,做好准备。
    这里快马到鹞子口,只有一百二十里路程,一天就能到达,只要你把消息传过去,我们就能过个好年。
    这店里的存货再卖两天,我就关了铺子,耐心等待便是!」
    ……
    神京,荣国府,荣禧堂。
    时间过腊月二十五,东西两府清扫整饰一新,新年气氛越发浓重。
    各家世勋老亲开始来往走动,这也是每到年关前后,世家大族热络情谊的手段。
    大周官员年关休沐旬假,因循前朝旧制,冬至丶元旦丶元宵各设官员长假。
    因这三个节日时间接近,朝廷在前朝旧规之上,将三个假期打通,做了腾挪调整。
    每年腊月十九至新年二月二十之间,由钦天监筹算选择吉日,报呈御前恩准。
    大周皇帝按照惯例,下诏颁布官员年节休沐假期,起止时间长达二十馀日。
    年节旬假之前,各大官衙会会举行封印典礼,待年假结束启封开衙,以应辞旧迎新吉兆。
    但封印只是形式,年关旬假期间,各大官衙都有官员值勤,以应对年节间日常公务。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官员年节旬假就已开始,贾琮丶贾政等人都已休沐在家。
    城外火器工坊,腊月二十五日闭坊,自十一月初完成五百馀支后膛枪营造。
    至腊月二十五止,火器工坊加造一百八十九支后膛火枪,使新式后膛火枪数量,整体超过七百馀支。
    嘉昭帝闻听消息,龙颜大悦,下旨对火器工坊官员工匠,加赐腊月双俸,还犒赏了大批猪羊米粮。
    作为火器工坊主官的贾琮,更被皇帝赐百金丶贡缎丶御酒等物,以示荣耀。
    ……
    这几日荣庆堂常有世交女眷拜访,因官员入年关休沐,不少世家在仕子弟,也随家中女眷上门。
    贾琮丶贾政等在仕男丁,依着各家子弟辈分礼数,各自出面应酬。
    荣禧堂一改往日平静,年关之际也变喧闹起来。
    小红身姿窈窕利落,神采奕奕,在堂中各处走动。
    她穿刺绣镶领绯红暗花对襟褙子,粉色立领偏襟袄子,淡青色百褶裙,鲜亮俏丽,脸带喜气。
    正忙着指派丫鬟清理厅堂,端茶送水,站位导客,往来传话,显得井井有条。
    她自做了荣禧堂管事,成了贾琮的西府大丫鬟,在丫鬟中位份不俗。
    加之她言语机敏,伶俐干练,颇得贾琮认可赞许,即便王熙凤都高看她一眼。
    只是贾琮平日少来荣禧堂,她虽做这里管事丫鬟,日常颇为清闲,甚至有些聊赖。
    她虽也常出入东府,找麝月等旧识说话解闷,但贾琮白日上衙,如非要事对接,两人见面不多。
    这几日因年关待客,贾琮常进出荣禧堂,每天都要待上小半日,小红自然也忙碌起来。
    ……
    到了辰时末,两位世家子弟联袂到访,齐国公陈翼长孙陈瑞文丶理国公柳彪之孙袭一等子柳芳。
    这二人都是八公后辈嫡系,正和贾琮同辈,他身为家主,自然亲自接待。
    八公子弟之中,这二人算上进之人,因世家身份忌讳,身上只有闲职,仕途僵化,一直想谋体面实职。
    旁人深知贾琮虽官职不高,却是世家年轻一辈子弟,少有的简在帝心之人。
    这两家长辈多有明示,凭着世家数代情分,该和贾家威远伯多加亲近。
    今日他们趁着官员旬假,年关走动之便,过府拜访贾琮,攀谈熟络,为仕途积累些跟脚助力。
    临近年关,这样的拉拢拜访,几乎每日都有,实在让贾琮颇感无趣,只是打迭精神应付罢了。
    原本想乘着年关长假,好好在家松快几日,但是碍于当下身份,实在没有偷闲的福气。
    ……
    奉茶应酬之间,贾琮应酬交际,游刃有馀,有时还会滔滔不绝,但心中多少有些乏味。
    但在他身边伺候的小红,却听得津津有味,一双大眼波光流转,常有钦佩之色。
    她虽生来聪明伶俐,但原本只是宝玉房里三等丫鬟,管些喂鸟浇花之事,困于内院,难有见识。
    自从做了贾琮的大丫鬟,常跟着贾琮在荣禧堂待客,听了许多新奇谈吐言论,知道以往没听过的道理。
    她正是好奇心极重的年纪,又是聪明灵巧之人,接触到以前未有之境,自然有些目眩神迷。
    觉得实在跟对了主子,当真太长见识了。
    正因这般缘故,当日宝玉骚扰纠缠,她才会说出一堆仕途经济之言,将人吓得落荒而逃。
    直到如今宝玉见到小红,都心有馀悸远远躲开,心中对小红十分失望鄙夷。
    但小红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觉得不过伺候三爷几日,自己就长进不少。
    那些似懂非懂的道理,只要小嘴一吧嗒,就能说得宝二爷无言以对,还真是长本事了。
    ……
    正当小红听贾琮和人唠嗑,饶有兴致之时,见到麝月进了院子。
    穿红棕缎面交领长夹袄,里头是白色交领袄子,下身穿白色棉裙,身姿窈窕,步子轻快。
    她走到堂口停下脚步,说道:「三爷,偏厅酒席已备好,可以入席待客。」
    贾琮见是麝月,心中有些奇怪,但也不做多想,便请陈瑞文丶柳芳入席。
    等到贾琮带人出了荣禧堂,小红见麝月笑意盈盈。
    好奇问道:「怎麽这种事情,也要姐姐来传话,不是说派你跟着二奶奶,料理西府年节祭祀事务
    还有空过来跑腿,让个小丫头来不就是了?」
    麝月笑道:「我的事情忙得差不多,正好得空,借着过来跑腿,找你来说说话。」
    她拉着小红到屋外游廊坐下,看了一眼她的脸色,不禁抿嘴而笑。
    说道:「你瞧你这样子,满脸都是喜气,像占了多大便宜似的,这还没过年呢,你就乐成这样。
    平日我过来走动,你都无精打采的,是不是这几日三爷总过来,你心里就得美是不是?」
    小红咯咯一笑,大言不惭说道:「还真被你说对了,三爷长的好看,我瞧他就心里得美,有什麽好稀奇。
    西府的丫鬟哪个不这样,这几日三爷时常待客,这些人绕路都经过荣禧堂,以为别人看不出似的。
    既然她们都稀罕看三爷,我是三爷的正经丫头,自然更加应该如此。」
    ……
    麝月噗嗤一笑,俏脸微红,说道:「不害臊的毛丫头,厚脸皮便厚脸皮,偏还说的理直气壮。」
    两人打趣着说笑一阵,小红说道:「前些日子,荣庆堂传出风声,二奶奶说芷芍丶五儿丶平儿姐姐入房。
    英莲和龄官又是外头的,三爷身边正经丫鬟就晴雯姐姐,有些不成体统,话里意思给三爷添服侍丫鬟。
    你在东府办差,又在二奶奶身边走动,就没听到什麽风声,三爷有看中的丫头吗?」
    麝月听了这话,心中微微一动,这话头她自然听说。
    这几日在王熙凤身边走动,还听到其中一些风声,心里多少有数。
    不过这事关系到荣庆堂,毕竟还是没影儿,她也不敢往外说。
    笑道:「你这个贪心的东西,做了荣禧堂管事丫鬟,多少人羡慕你,居然还不知足。
    敢情见三爷好看,当真迷花了心眼,给三爷做铺床迭被丫头,才能遂了心意,当真不害臊。」
    小红不服气说道:「麝月姐姐,你难道都不知道,做三爷贴身丫鬟,可是很得便宜的事。
    三爷不仅待身边丫鬟宝贝,还都教她们读书识字,他身边的那些丫头,听说个个都读诗书。
    即便晴雯姐姐这爆炭性子,也能识文断字的,这可多让人眼馋。
    三爷可是头名进士,翰林学士,要是能让他教读书写字,这辈子就值了,到老都能拿来显摆,多体面的事。
    要是做不到他的贴身丫鬟,怎麽得这读书写字的好处。」
    ……
    麝月笑道:「你一个办差的丫鬟,干嘛非要读书写字,你还想考女秀才啊。」
    小红叹道:「麝月姐姐,丫鬟做不了一辈子,年纪大终究要打发出去嫁人。
    难道嫁人后再回来做婆子,想想都觉得不得劲,实在太没意思。
    可要是学会读书识字,那情形可就大不相同,三爷如今家大业大,听说外头还有个鑫春号。
    这麽大商号都交给姑娘家打理,就那位常给府上送礼的曲姑娘,你说三爷多待见女儿家。
    如今我也是三爷的丫头,却是大字不识的睁眼瞎,他即便待见我,我也觉得好没脸。」
    麝月笑道:「你说的倒是有道理,读书识字自然是好事情,也不是非做三爷房里丫鬟才行。
    晴雯性子火辣,从小吃不住委屈,但她针线功法好,对主子细心体贴,所以是做服侍丫鬟的料。
    可你确是不同的,聪明伶俐,做事乾脆,嘴皮子利索,生来就是做管事的料。
    单让你给三爷铺床迭被,倒是白瞎了你这人,其实不贴在三爷身边,也能让他教你读书写字。
    这几日三爷不是都在堂里,你得空求求他,三爷最好说话,必定会答应的……」
    小红一听这话,眼睛不禁一亮,说道:「我怎麽没想到这茬,这的确是个办法。」
    又叹气说道:「不过还是既做贴身丫鬟,又让三爷教读书写字,称心如意,更加得美。」
    麝月忍不住大笑,拿手掐小红脸蛋,笑道:「让我好生拧上两把,你脸皮到底有多厚……」
    ……
    荣国府,荣庆堂。
    堂上熏笼吐麝,茶水温香,笑语朗朗,气氛和睦。
    眼下除夕将至,不仅各家老亲女眷多来走动,连贾家外七房女眷妯娌,也常到荣庆堂给贾母请安。
    王夫人丶李纨等正经儿媳妇孙媳妇,自然也要每日走动,应和家门礼数。
    前些日子西府流言四起,曾让王夫人十分狼狈恼怒,但时间过去七八日,光听见打雷,就是不见下雨。
    王夫人紧绷的心弦松了大半,觉得自己猜想没错,必定是老太太心疼老爷,中途截停了此事。
    至少过年这段时间,这桩恶心事不会牵扯起来,按老太太的富贵性子,绝不会让人扰了过年高乐。
    所以王夫人在东路院躲了几日,看到西府风平浪静,便放心重新在西府冒头。
    ……
    可巧王夫人和李纨闲坐不久,忠靖侯李氏到府走动,且忠靖侯史鼎也一起过来,这让贾母十分高兴。
    史鼎是贾母最看重的侄子,史家世传的保龄侯爵位,被二侄子史鼐承袭。
    小侄子史鼎少年时平平无奇,成人后入五军营为校尉,多年摸爬滚打,也只升到偏将之位。
    不仅在五军营中寂寂无名,在神京各世家子弟中,也是名不经传人物。
    可偏偏这样一个不起眼后辈,却具备十分老辣的眼光。
    当今圣上潜邸之时,同样是个平平无奇的皇子,比起当年惊才绝艳的吴王,是个被人忽视的角色。
    自己这小侄子不知什麽缘故,就和潜邸齐王看对了眼睛,一心一意甘为簇拥奔走。
    世家子弟站位投靠,要麽保持中立,两边不下注,要麽择强而栖之。
    当年东西两府家主,身在翰林的贾敬,莫不是如此。
    只贾赦贾政无官无职,而且才略平庸,或家中坐蜡,或花天酒地,无报效投靠之姿,也少了不少祸事。
    ……
    当年齐王在众皇子之中,生母出身最平庸,才略名望最平庸,谁也不会选他下注。
    但小侄子史鼎偏与齐王交好,曾经成为神京勋贵子弟笑柄。
    直到十六年前,神京发生剧变,齐王顺势脱颖而出,侄子史鼎才让人刮目相看。
    当今圣上登基之后,便将籍籍无名的五军营偏将,册封为二等忠靖侯。
    当初神京剧变,其中血雨腥风,皆被皇家封锁消息,三缄其口。
    贾母等老一辈人,都不会相信,仅凭圣上少年伴当,就能册封侯爵贵勋。
    爵名忠靖,重逾千金,非为从龙之功,不能标榜冠之。
    但史鼎到底立下何种从龙之功,似乎谁也说不清楚,他本人也绝口不提……
    但不管如何,靠着一己之力,被册封侯爵世勋,多年身居军职高位。
    史鼎后来居上,史家中流砥柱,无可争议,贾母自然十分看重。
    ……
    贾母知道史鼎身负要职,平日公务繁忙,一年到头上门拜望,屈指可数。
    他能上门看望自己,贾母心中自然高兴,本想叫贾琮过来陪客。
    毕竟侄子史鼎向来和贾琮投缘,两人在官场更是互为护持,彼此熟络投契,坐着也更有话说。
    加之贾母心中存了湘云的亲事,叫贾琮归来露脸说话,才显两家晚辈亲好之意。
    只是让鸳鸯传话出去,回来却说三爷在开宴待客,既当家孙子难以脱身,自然叫儿子来相陪。
    又让翡翠去东府传话,请史湘云和探春过来,陪着各自长辈说话,贾史两家是至亲,女眷倒不必太避讳。
    等到贾政入堂,自和史鼎应酬交谈,这边女人的话题,绕来绕去,自然离不开晚辈子嗣。
    李氏习惯性夸了贾琮一番,却习惯性对宝玉只字不提。
    毕竟上回李氏上门,宝玉当众跪堂出丑,神京各家勋贵传的人尽皆知。
    暗地里不知招惹多少耻笑,李氏常在贵妇圈里走动,自然知道一清二楚。
    让她再当面夸赞宝玉,实在觉得有些昧良心……
    既然夸不得二房嫡子,自然夸一夸二房嫡孙,也给自己姑母留些体面。
    她对李纨笑道:「正是年关时候,你家兰儿怎不见,那小人儿长得疼人,这会子去哪里玩了?」
    探春笑道:「婶婶不知,兰儿虽小,可却懂事,每天晨起,必做一个半时辰功课,如今还在东院用功呢。」
    李氏笑道:「还是琮哥儿开了好头,搏来翰林门第的名头,给家门子弟立了榜样。
    兰儿未到总角之年,就已经知道好生读书,将来必定是个有前程的。」
    王夫人听了这话,多少有些欢喜,但想到宝玉便觉不对,心中生出不好的预感……(本章完)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兵王:我的训练科目能自动升级 问鼎仙途 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 家族修仙:我以子嗣登仙 从送子鲤鱼到天庭仙官 亲子综艺,妈妈我有十八般武艺 大荒剑帝 寻宝全世界 加点武圣:我砍人从来不用第二刀 影视:从我的体育老师开始 [红楼]明初种田指南 宋檀记事 触碰蔷薇 美漫地狱之主 我具现了蜀山游戏 近战狂兵 惊鸿 四合院:回到54年,还好带系统 网游之九转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