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882小说网】 882xsw.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767章摸底(第1/2页)
陈默也站起身,和他握了握手:“去吧。放开手脚干,我看好你。”
走出陈默的办公室,李文涛轻轻带上门,深吸了一口气。
刚才的会谈时间不长,但信息量巨大,压力也不小。
陈总虽然年轻,但气场强大,思路清晰,对业务的洞察极其深刻,几句话就点明了方向和重点。
他回到位于G区大楼另一层的信息技术工程部总监办公室。
这间办公室比陈默的小一些,但也宽敞明亮,透过窗户能看到楼下郁郁葱葱的园区绿化。
他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坐下,并没有立刻开始处理邮件,而是沉吟了片刻,回味着刚才与陈默的对话。
“保持稳定,提升效率,适度创新...”
他喃喃自语,回忆着刚刚的关键信息。
领导的意图已经很清晰了,接下来就是要如何将这些意图落地,转化为部门的实际行动和成果。
作为空降高管,他最担心的不是业务本身,而是人。
如何快速融入团队,赢得下属的信任和支持,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朝着目标努力,这才是最大的挑战。
强压肯定不行,尤其是信息技术工程部这种技术部门,员工个性强,自有其做事逻辑和传统。
盲目推翻原有做法更会引发抵触。
必须找到一个巧妙的方法,既能了解真实情况,又能引导团队思考,还能自然地将自己的管理思路渗透进去。
他思索良久,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计划。
他按下内部通话键,叫来了临时兼任他秘书的部门行政助理小杨。
“李总,您找我?”小杨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做事很利索。
“小杨,两个事需要你去做。”李文涛语气平和但条理清晰。
“第一,发一个部门通知,要求各部门三级部门部长、四级部门经理和五级部门主管这些管理干部,还有各技术方向的核心专家,在本周五下班前,提交一份书面汇报给我。”
小杨立刻拿出记事本准备记录。
“汇报内容主要围绕两点:
第一,认为我们信息技术工程部目前做得好的方面有哪些?这些优势应该如何保持和发扬?
第二,认为我们在哪些方面还有改进空间?有什么具体的建议或想法?
字数不限,但希望内容实在,有针对性。”
小杨飞快地记着,点头表示明白。
“第二,”李文涛继续吩咐。
“从下周一开始,帮我安排与刚才提到的这些管理干部和核心专家的一对一访谈,每个人预留45分钟到1小时。
访谈主题和书面汇报一致。
先把时间表排出来,发给我确认后再逐一通知到位。”
“好的,李总,我马上就去办。”小杨记下要求,复述了一遍确认无误后,便快步离开去执行了。
李文涛看着小杨离开的背影,眼神深邃。
让下属写书面汇报,这一招有多重用意。
第一,这本身就是一种姿态,表明新领导愿意倾听大家的意见,是尊重和开放的表现。
第二,书面材料可以让他快速获取大量信息,对部门的现状、优势、问题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第三,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可以通过书面汇报观察下属的态度和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67章摸底(第2/2页)
愿意写、认真写的,至少态度是积极的;
写得言之有物、逻辑清晰的,说明脑子清楚,有想法;
能提出专业建议的,则体现了其专业素养和思考深度。
这相当于一次无声的摸底考试。
而随后的一对一访谈,则是基于书面汇报的深化和验证。
有了书面材料打底,访谈效率会高很多,可以直奔主题,深入探讨。
同时也能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观察对方的反应、情绪,更好地判断其真实想法和潜在能力。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他就能对团队的核心骨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也能从中发现那些真正有想法、能做事的人才。
接下来几天,李文涛一边处理日常事务,熟悉各个项目的进展,一边仔细阅读陆续提交上来的书面汇报。
正如他所料,汇报的质量参差不齐。
有的洋洋洒洒数千字,数据详实,建议具体,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和思考;
有的则寥寥数百字,泛泛而谈,多是些正确的废话;
还有极少数拖延甚至敷衍了事。
他特意留意了张福全、赵宏明、徐双龙以及解决方案部部长赵坤的汇报。
赵坤的汇报篇幅不长,但逻辑极其严谨,观点犀利,直指跨部门协作中的深层矛盾,彰显出其老辣的经验和高层视角。
虽说对方兼任了解决方案部部长,但实际上赵坤是和自己平级,也是汇报给陈总的。
布置作业的小杨明显忽略了这一点,但人赵坤总还是把“汇报”材料提上来了,且言之有物。
IT真是能人不少啊,赵坤总就这养气功夫都值得他李文涛学习。
赵宏明的汇报充满了技术细节和具体案例,聚焦于系统实施流程中的瓶颈和自动化改进可能性,典型的实干派风格。
徐双龙的汇报则显得四平八稳,既肯定了现有成绩,也提出了一些关于区域IT服务标准化和知识沉淀的建议,看得出经过精心打磨,带着几分谨慎和试探。
张福全的汇报情感色彩最浓,大篇幅描述了运维团队的不易和取得的成绩,但在改进建议方面相对笼统,多是一些“加强培训”、“优化工具”之类的常规表述。
李文涛将所有汇报中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逐一摘录出来,分类整理。
他发现,员工们提及的“做得好的方面”高度集中:流程规范、技术积累深厚、团队执行力强、关键时刻能扛事、陈总领导有力方向清晰。
而“改进建议”则五花八门,但经过归纳,主要集中在几个领域:
工具平台自动化程度有待提升;
部分流程繁琐效率低下;
跨部门协作存在壁垒;
知识共享不够顺畅;
一些老旧系统技术债沉重;
以及员工职业发展路径可以更清晰。
这些发现让他心中渐渐有底了。
陈总强调的“稳定”,恰恰是部门最大的优势所在,需要呵护和保持。
而“提升效率”和“适度创新”,则与员工反映最强烈的改进点高度重合。
这说明上下同欲,改革的内在动力是存在的。
他尤其注意到,关于自动化、工具化、知识库优化、AI辅助运维等方面的建议,与陈默提到的“创新”方向不谋而合。